同事们总是问我,为什么孩子们叫我丁爸。
发现了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
01
偶然间看到一个视频,是在盘点寄宿制学生的生活。
看了之后,马上泪目。
视频中的种种,我都和曾经的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现在想起来,也是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记。
我突然发现,在寄宿制学校的十年,可能成了我的教育底色,后来,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带着这种印证。
寄宿制学校的晚自修是最让人心疼的,很多很小的孩子被送来之后,一到晚上就会想爸爸妈妈。
不像每天回家的孩子,内在的情绪总能被及时看到。几年前,带一年级,有一个孩子每天吵着要回家,周末一返校就说肚子痛,晚上也不睡觉,等到宿管阿姨睡着了,这个孩子就从寝室里面走出来,第二天当我处理的时候,我问孩子怎么了,孩子每一次的理由都是一样的:到了晚上就想回家,想妈妈。
跟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多了一个空间:寝室。
孩子们在寝室中,会有自己的储物柜,也会有自己的行李箱,行李箱里面装满对父母的思念。
他们可能不会叠被子。被子放在地上叠。
当然他们的自理能力更强,当其他孩子还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只能靠自己了。
电话亭是伤心电话亭。打电话可能变成了孩子们每天最期待的事情。
放学回家自己扛行李,童年瞬间变得有重量。
他们会有很强烈的分离焦虑症。
02
不过,看到这个视频的一些画面的时候,更多想起了,我这个称呼“丁爸”的来历。
那时是2016年,我接到一个班级,不知道怎么流传起来的,就在孩子们的口口相传之中,我有了丁爸这个称呼。一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但是孩子们叫着叫着,感觉挺好的,挺亲切的,于是我就慢慢认可了。
当然了,那年女儿豆丁出生不久,叫丁爸也合适的。
想不到的是,一句丁爸,竟然变成了我教育生涯的分水岭,让我对教育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至少从那年开始,我的一个教育理念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丁爸之前的教育更多是管理,我要把学生管住。丁爸之后的教育,我想要给孩子更长远的教育,开始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开始在班级里面做系列活动,培养孩子们各种能力,也开始培训家长。我不仅把教育变成一种只是混口饭吃的工作,甚至变成了一种信仰。虽然知道个人光芒微弱,但是希望照到更多的孩子。
我也开始用丁爸行走江湖,丁爸这个称呼在我看来,它永远在提醒我最开始出发时候的初心,正如只要我还在体制内,我还会以一线教师丁爸的名义更新下去。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