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教学解决问题,我们都是给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解答!这种模式有多久了?我用起来很没劲,早就有改变的冲动。今天,正好有一节相关内容。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设计,迈出了新的一步!
教学片段:
一、生成例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学校二年级同学的卫生评比信息和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二(1)班得到了12面🚩,
二(2)班得了多少面?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不行。
师:不行,为什么?
生:信息是二(1)班的,问题是二(2)班,没关系。
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你告诉我他们一共有多少🚩。
师:你的意思是告诉两个班的总数?
生:对,用总数减去二(1)班的12面🚩,就得到二(2)班的数量。
师:大家同意吗?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用总数减去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
板书:两个班的总数
师:除了知道总数,还可以知道什么?
生:知道二(2)班比二(1)班多少还是少多少。
师:不管是“比……多”还是“比……少”,我们都可以说是两个班的相差数(板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相差数”解决问题(揭题)
补充:二(2)班比二(1)班多得3面。
读题了解信息问题:自由读,指名读。
二、画图理解
师:你能用图表示出这道题的信息,问题吗?试试吧。
生自主尝试。
汇报交流:画图时,也特别注意哪里?
引导得出:分析关键句,确定线段的长短
……
三、列式解答
师:怎样列式?
生:12+3=15(面)
师:这里的12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加法做?
生:12表示二(1)班的12面红旗。
生:不对,12表示与二(1)同样多的部分。)
师:二(2)班分成了哪两个部分?
生:与二(1)班同样的部分和比二(1)班多得部分。
生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检验后出示二(3班问题。,学生读题够,直接要求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
后记:
学生补充的两个方面的信息,以及后面实物🚩图、符号⭕图、线段图等的出现,都很出乎我的意料。补充信息都完全不需要我的引导启发,画图也只是在我提示“图中既要标出信息,也要标出问题”的情况下,大家画得都很准确,而且很漂亮!我想,这与一年级时线段图的渗透密不可分,同学们有一些印象与经验。通过这次尝试,我深深的认识到,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学生会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