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个单元是学习“长度单位”,由于感觉量感的建构比较难,这类课要进行动手实践,课堂也难把控。于是,我先进行的是第二单元的教学。这两天才开启了第一单元的学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统一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三个方面。整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两支笔:你想说什么?(一支长一支短)
我和一个同学站在一起:你又想说什么?
(老师高同学矮)
师:有关于个子的高矮,铅笔的长短,都是数学上要研究的长度问题。
板书:长度
师:怎样知道铅笔有多长?一个人有多高呢?
生:用尺子量。
师:很久以前,是没有尺子的,大家知道吗?那怎样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2、出示“搾、庹”:昨天让大家认一认这两个字,会读吗?谁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手势比划。
①认识1搾、1庹。
②出示课本图片:用身体尺量
师:同样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生:他们的一搾不一样长。
师:是啊,这样交流不方便。为了交流方便,我们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建构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尺子就是人们发明,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单位统一规定。
1、认识尺子
师:仔细观察,尺子上有什么?
引导得出:有数,刻度线,厘米
数:从0开始,表示起点
刻度线:有长 中长 短之分 每条最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有一个数
厘米:用字母㎝表示
2、建构1cm的观念
指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吗?
生:从0到1。
师指着尺子:你是说从0到1之间的长度,对吗?还有吗?
生:从1到2之间的长度。
生:从3到4之间的长度。
……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出所有的1㎝长度吗?
生:两个数之间的长度。
师:同意吗?2和4是两个数。能说它们之间的长度是1㎝吗?
生:是2㎝。
师:那怎样说?什么样的两个数之间?
生: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
师:总结得真好!
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生:橡皮的厚度,食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比划
用手势比划比划1㎝的长度
估
师:猜一猜,橡皮大约有多长?你的铅笔呢?怎样知道你猜得对不对?
三、测量物体的长度
出示一张纸条:猜一猜,这张纸条有多长?我们来量一量吧。
师:谁能说说怎样量?
生:把纸条左边对着0,看右边对着几。
师演示,故意摆歪尺子。
生:不对不对,尺子歪了。
师:那要注意什么?
生:尺子要摆好。
师:你能的你们的意思是不是要把尺子摆正?
生:是。
师:左边对着0是什么意思?
生:0是起点。
生:从0开始。
师:那谁能把测量的方法完整的说一遍?
生:把尺子摆正,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线,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操作实践
请大家量一量自己的橡皮长度。铅笔长度,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后记:
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兴趣浓厚,课堂氛围特别好。由于动手操作多:理解认识一搾、一庹,用搾去量课桌长,指一指1㎝,找一找1㎝,比划1㎝,估计、测量橡皮铅笔的长等等。时间把控不好,组织教学耽搁了不少时间。因此,估测的时间偏少。
做得比较满意的是:我给足了时间,让孩子去观察——抽象,去实践——建构,去表达——应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通过各种活动,建构了新知,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量感,在课堂上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