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许多老师在上新课时,都会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案。但是,对待练习课却是马马虎虎、随心所欲。大部分老师都是学生做完题老师讲解,基本上都是纠错、化错。
那么,怎样上练习课呢?我也有好长一段时间的思考。
最早就是和大家一样,学生做老师讲。这种形式,给我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感觉就是为了完成书上的练习而练习。学生有多少收获,还真难说。于是,为了让练习变得有点意义,我做了一些尝试去改变:首先,我把一个练习中的题目分成几大块。如:计算一块,解决问题一块,几何图形一块等,边做边沟通联系。其次,我会根据书上的题目,增添一些相似的题目,形成题组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后来,为了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我还尝试过,把一整个练习设计成一个情境串展开教学,学习效果不错。但是教师的设计很费时间精力。
纵观上面的改变,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发力点都在老师本身,学生缺乏主动性,他们都是被动的接受。怎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真实发生呢?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上了一节笔算加、减法的练习课,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流程:
一、自主生成
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笔算退位减法。你能出道题给考考大家吗?
生:54-8
师:是退位减法吗?怎样判断?
生:是的,个位4减8不够减。
师:真好!你觉得这道题出得好吗?哪里好?
生:这里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竖式中8要和4对齐,不能写错。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这道题出得好,它提醒我们竖式的书写中,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你还能想到哪些不一样的算式?
生:54-18
生: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生:这道题根据前面的54-8可以推理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接着来,能不能来点特殊的?
生:50-14
师:特殊吗?
生:特殊,被减数是整十数。
师:有意思,还有想法吗?
生:40-38
师:嗯……这不一样吗?
(也就安静了几秒钟)
生:也有不一样,个位不够减,借一个,十位变成了3减3。
生:哦,十位变成了0,不用写。
师:大家再看看,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是的。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会算,还能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
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这几道题,边做边思考每道题的“不一样”。
二、讨论交流
1、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猜一猜,同学们可能出现哪些错误?
生:数位没对齐。
生:十位忘记退位,没减1。
生:算错。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当当小老师。
2、完成P21第6题。
生完成后交流。
师:哪些情况你没考虑到?
生:没退位的,十位也减1了。
生:减法做成了加法。
生:老师,我好像也把减法做成加法过。
师:是的,受前面加法学习的影响,有部分同学加减法不分。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要看清楚加号减号。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说得太对了,符号一定要看清楚。接下来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谁审题最棒。
3、完成P21第9题。
读题,理解题意后:怎样计算不容易出错?
引导:先算加法求和,再算减法求差。
三、对比总结
师: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这节课的学习与以前的顺序颠倒过来了。以前,我们是通过做题发现错误,进而去改正错误。今天,我们是在分析“特例”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做题中就会主动规避错误,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前者好似已经生病了,去治病;后者做的是预防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