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药记录:九制熟地黄

文摘   2024-10-28 09:22   江西  

有之前试吃生山茱萸后感慨山萸肉用酒制简直有点画蛇添足的嫌疑,发朋友圈后也有朋友有类似的看法,甚至说酒制法很多都是最差的炮制品。

不过通过看古医书,我感觉古人在大多情况下都是非常务实,不至于总是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又想到3种地黄我已经试吃了2种,只剩要用酒炮制的熟地黄没有试过,所以这个星期的试药选了这一味。

之前岐黄中医门诊部我喜欢用的九制熟地断货了几个星期,幸好最近炮制室又按要求临方炮制了一批,否则就得用市售的普通熟地黄来试药了。

总共30g,放在盘子里有这么多,确实是“黑如漆,亮如油”。

直接咬下一块尝尝,有点甜,吃起来口感像蜜饯。

因为上午有门诊,下午又有事要外出,药只煎了一次,煎沸80分钟,取得大概200毫升药汁。

服药前脉象:略弦,不流利,尺略沉;左略细;右关略细。

饭前服药,药汁以甜味为主,稍微带一点酸,有黄酒的香气。服药后没有明显的饱腹感,没有滋腻碍胃的感觉。

服药后第二天食欲也没有影响,脉象:略弦,不流利;左关略细;右尺略沉。流利度没有变化,没有出现边界不清的脉,左侧寸尺脉、右侧关脉的细脉得到纠正,两尺脉的沉脉也消失。

服用后早晨会觉得喉咙里有一点点痰,吐完后就没有了,整天的状态还不错。说明九制熟地只是会稍微增加痰湿,这还是在重用30g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为门诊部的九制熟地属于临方炮制品,时不时就会缺货,所以门诊部也有直接从药厂进货的普通熟地黄,去查了一下2020版药典,又请教了中药鉴定高手朱老师,是直接用蒸法制作的。不加辅料,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到药典品的熟地饮片。

又去咨询了一下炮制室的同事(建昌帮刘香保老师嫡传弟子熊秋平),我们门诊的九制熟地是先将生地个子货用水泡六到八小时,捞出洗净,沥干水,放入木甑,撒上陈皮砂仁粉,淋上黄酒,蒸后晾至七成干。之后每次把蒸制时流到锅底的地黄汁液和黄酒淋到地黄上,反复蒸制晾干9次,最后进行干燥。

这和查《本草纲目》上的做法“拣取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晾干。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晾乃止”基本相同,只不过建昌帮还要加用陈皮粉。

前两周没有九制熟地的时候,给我的一个病人开了和以前九制熟地用量一样的普通熟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病人说用普通熟地后食欲下降,出现胃脘胀,而这种情况在前一次就诊用九制熟地时是没出现的。

经过试吃三种地黄,结合病人服用一种地黄的反馈,按照初步印象对这四种地黄对它们的填补作用和增加痰饮水湿的作用进行排序:

填补精血的作用:九制熟地≈普通熟地>干地黄>生地黄汁

增加痰饮水湿的作用:干地黄>普通熟地>九制熟地>生地黄汁

所以之后在临床上如果要填补精血,我肯定会尽量选择九制熟地,毕竟补力足够且对痰湿的妨碍很小,如果要熄风、泻火、凉血、安神,就尽量选用生地汁。当然,现在的样本量还比较小,仅供读者们参考。


小羊的本草世界
中医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