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药记录:黄精

文摘   2024-08-19 07:31   上海  

黄精这味药以前用得非常少,只是听姚梅龄老师讲课的时候知道这味药是养脾阴的要药,而养脾阴的药还有挺多,怀山、莲子、白扁豆几味也有类似的功效,而且自己只在深圳、南昌两地坐过诊,两地气候都偏于潮湿,所治的病人也常常兼夹湿邪。

自己时常觉得,黄精这味药偏于滋腻,若是有湿邪的病人使用,会助纣为虐。但又觉得怀山、莲子、扁豆养脾阴的力量太弱,针对有些病人起不到明显的作用,所以想尝试黄精这味药,希望能在以后需要养脾阴的时候更自如地运用。

从岐黄中医门诊部拿来20g黄精的饮片,闻上去有点类似熟地。黄精和熟地饮片都是酒制的,这种制法带给黄精和熟地饮片类似的香气。饮片呈黑褐色,比较软,可以用手掰下一小块。掰下一块嚼一嚼,味甜,气香,口感不错,嚼后无渣,也是一味比较好吃的中药,虽然我还是更喜欢吃柏子仁。


黑褐色的药材为什么称为“黄”精呢?因为采收的时候它是正黄色的。

但采收时呈黄色的中药有不少,比如地黄也是黄色的,为什么只有它被称为“黄精”呢?这就和它的功效有关,《本草纲目》中这样说: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其称为“黄精”是因为“得坤土之精粹”,也就是补脾的作用比较强。

煮出来的药汁是这样的,看上去就像老酱油一样基本是黑褐色。不过,晃动一下装药的碗,挂在碗壁上的就是呈现黄色的药汁了。

喝药前的20240814早晨给自己把了个脉:脉略弦,不流利,寸略浮,尺略沉;右寸略细。

喝黄精药汁的时候也是甜味为主,微微酸,气味也比较好闻,喝的时候感觉比较清爽,并不滋腻。

喝药2次,翌日20240815晨起脉象:脉不流利,寸略浮,尺略沉;左寸略浮细。脉象的变化不大,不像吃山萸肉那样会出现边界不清的脉。当天上午坐诊,坐诊后还讲课一次,都没有出现头昏沉的情况,整天的状态比较好。不过以后试药还是要选在第二天不需坐诊的日子,以免对状态有影响。

黄精这味药《神农本草经》中没有记载,《本草纲目》综合各位医家的论述:“甘,平,无毒…补中益气,安五脏。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服九蒸九暴食之,驻颜断谷。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

这里说的“补中益气”和我服药的体会也比较类似,服药后的一天上午坐诊,中午还讲了一小时课,说话说得挺多,也并没有出现累的感觉,说明确实有一些“益气”的效果。不过它更关键的功效还在于养阴精,从“补五劳七伤,久服…不饥,助筋骨…润心肺…驻颜断谷…填精髓”这些字眼中就能看出。

从“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这些话可以看出,黄精补益脾胃的气阴,可以让脾精脾气灌溉至五脏,所以《神仙芝草经》云: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增倍。

从“除风湿…轻身”又可以看出,黄精这味药不算滋腻,不容易助湿邪。

试药总结:

1.黄精饮片以甘味为主,有香气,性平,补益脾胃的气阴,也可以让精气灌溉至五脏;虽说气阴都可以补,但是还是以养阴为主;

2.黄精并不滋腻碍湿,有湿邪的人也可以服用,不过长期服用的情况还有待验证。

对用药时机的想法:

脾阴虚,表现为食物不湿润即难以下咽,肌肉消瘦,易饥嘈杂,大便干,数日一行而腹无所苦,这种人可以使用。即便有湿邪残留,也不会有明显的妨碍。而且这味药口感比较好,不会让患者难以下咽。


附:《本草纲目》记载——苗初生时,人多采为菜茹,谓之笔菜,味极美。喜欢研究美食的朋友可以尝试。


小羊的本草世界
中医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