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明代薛己的《口齿类要》,这是一部论述口腔疾病的专著,阐述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12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每证之后附上验案与方剂,挺有意思的书。
现在天气干燥,有些朋友会有嘴唇干的困扰。
还有的人会说:就算天气不干,我的嘴唇也干。
那么嘴唇是和哪些脏腑有关系呢?
《内经》云:脾气开于口。脾之荣在唇。
与唇关系最密切的脏是——脾。
有燥则唇干,有热则唇裂,有风则唇抖动。
如果嘴唇肿起,表面的白皮皱裂,像蚕茧一样,古人称为茧唇。
致病原因:
七情内伤,动火伤血;
心火太过,传于脾经;
膏粱厚味,积热伤脾。
治法:补脾气,生脾血,则燥自润,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
不能随意地使用清热解毒法。
作者举了一些例子:
刘某患茧唇,嘴唇时出血水,阴虚内热,口干,常吐痰,形体消瘦。
诊断:肾阴虚。
用药:济阴地黄丸,年许而愈。
一儒者因劳累后感冒,嘴唇生疮,用了四物加黄柏、知母之类的养阴药而病愈。
后又发作了,仍用之前的药,病加重了,不但嘴唇没好,还出现了腹中阴冷,薛大夫用了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吃后好了。
杨某因为生气恼怒,嘴唇和两个耳朵出现了肿痛,寒热。
薛大夫说:怒生热,热生风,用柴胡山栀散,数剂而愈。
一男子平常很容易生气,唇肿胀,服清胃等药,时出血水,瘦得只剩下骨架子。
余用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桔梗,月余唇肿渐消,元气渐复。
又以四物加柴胡、炒栀、丹皮、升麻、甘草数剂,然后去栀加参、术而痊愈。
一妇人长期心情郁闷,或时常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胸膈不利,月经不调,经量少,傍晚身体发热,饮食少而倦怠,嘴唇肿了一年多。
薛大夫用归脾汤如姜汁、炒黄连、山栀,少佐吴茱萸。
胃中嘈辣已愈,饮食仍吃得少,于是去黄连,加贝母、远志。
胸膈通利,饮食如常,又用加味逍遥散、归脾汤,间断服用百余剂,月经规律而嘴唇才好。
一妇人长期心情郁闷,患茧唇,用了一些消食、去火、清热的药,出现了虚象,盗汗如雨。
薛大夫诊断:气血虚而有热。
用当归六黄汤,加入黄芩、黄连、黄柏俱炒黑,二剂而盗汗顿止。
再用归脾汤、八珍散兼服,元气渐复。
更以逍遥散、归脾汤,服用一百多剂而嘴唇恢复原样。
一妇人唇裂内热二年多。
每发作就服寒凉之剂,嘴唇时出血水,又出现了其他症状,余用加味清胃散而愈。
后因恼怒,唇口肿胀,身体寒热而呕吐,用小柴胡,加山栀、茯苓、桔梗,这些症状都好了。
再用加味逍遥散善后。
一男子内热,口渴,咳唾痰涎,大便干涩,自认为身体壮实,问治于余。
余曰:此脾肾阴亏阳旺之症,当壮水之主(滋补肾阴来制约阳气的亢盛)。
患者不信,自服二陈、黄芩、黄连之类的药。
第二年下唇渐肿,小便赤涩,仍吃那些药。
直到嘴唇出血水,大便黑块,小便淋沥,又请薛大夫去诊治。
薛大夫说:大便结黑,小便淋沥是肝肾之虚;唇口肿白,是脾气败。
他认为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就告辞了,患者过段时间去世了。
通过以上病例,我们可知道,嘴唇的干裂,大部分的治法是补脾气,生脾血,而不是民间通俗说的——上火,就去吃清热寒凉的药物,长期用清热解毒药,使脾气败了的话会更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