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一位同道想了解一下夏枯草这味药的效用,说“它又具辛味,又能散各种结,有向上的趋势,但是同时又是降的,还说是苦寒的,又有向下的趋势”,感觉有点矛盾。我也对这味药理解比较浅,所以想自己试药。
在我们岐黄中医门诊部开出来20g夏枯草,装在一个大碗里居然有这么多,要是开30g的话小煎药壶可能都装不下。在这个夏枯球一层层的小叶片中,夹藏了一些小种子,没有拍特写,图片上看不太出来。
煎出来的药汁是棕色的,尝起来味道比较淡,有股王老吉的香气(夏枯草是王老吉的主要成分之一),微微有点苦,微微涩,喝下去整体的感觉比较爽口,喝下去的感觉是这味药药性有点凉,但是不算很寒,对食欲、排便都没有影响。
服下药汁大约1小时就觉得异常困倦,但和吃山萸肉的头沉重的感觉又不一样,躺下睡了一下会儿才能继续工作。说明这味药至少在单用20g时作用是趋下,可以把阳气降下来。至于散结的作用,这个仅仅吃一次药体会不出来。
《本草备要》中说夏枯草“冬至生,夏至枯”,因而得名。到夏至附近,种子开始成熟的时候,上面的果穗就会干枯,转为棕红色。下面这张图片拍得很有意思,左边的夏枯草果穗还没有变色,右边的已经变色了,说明夏枯草的变色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于夏枯草药材的采收是这样说的,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也就是说,我们在市场上能买到的夏枯草都是已经枯了的。
《神农本草经》记载:夏枯草,味苦,辛寒。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本草崇原》从其生、枯的季节及《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功用悟出:夏枯草禀金水之气,故气味苦辛寒,无毒。主治寒热,瘰疬鼠瘘颈疮者,禀水气而上清其火热也。破癥瘕瘿结气者,禀金气而内削其坚积也。脚肿乃水气不行于上,湿痹乃水气不布于外。夏枯草感一阳而生,能使水气上行环转,故治脚气湿痹,而且轻身。
所以提问的那位同道说夏枯草的作用“有向上的趋势”,实际上是它生于冬至一阳生之时,具有启寒水之气上达的作用。因为可以布运水气,所以有治疗“脚气湿痹”的作用,也就是可以除人体下部堆积的湿。“向下的趋势”则是这味药枯于夏至一阴生之时,有肃降之金气,使阳气下降。
那么到底是向上的趋势为主还是向下的趋势为主呢?通过试药,觉得还是向下的趋势为主,毕竟阳气下降人才会困倦欲寐。如果这味药要取向上的趋势为主,就不会等到夏至日干枯的时候采收,而应在春季绿色的时候就采收了。
试药总结:
1.有王老吉的香气,微苦,微涩,是凉性的;
2.单用夏枯草20g以使阳气下降的作用为主,散结的作用暂时试不出来。
对用药时机的想法:
①人体上部有痰热结,下部有水湿停聚者正好合用,把下部过多的水气调上来散除痰热结;
②阳气(特别是肝阳)在上不潜降,比如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没有睡意,或者眼睛红肿,却又有湿邪残留的病人比较好用。因为如果用牡蛎来潜降的话,有可能会助湿导致头昏沉困重。夏枯草正好可以布运水气,所以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