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这味药自己也开得不多,只是在某些咳嗽的病人和胸胁痛的病人身上用过,上次有小伙伴说这味药口感也很不好,让我尝试一下平衡掉以前吃过的好吃的药。我也就这么答应下来,毕竟对这个药也不算很熟,通过尝试,应该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从岐黄中医门诊部买来10g旋覆花,因为质地比较蓬松,所以体积也不小,放在碗里是这样的。
用手捏了一点点尝了尝,有点苦,而且不小心吞了一点,吞下去的时候喉咙被毛毛划过,即产生呛咳,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把旋覆花装进煎药的小袋子里。
煮药的时候气味有点怪,类似短时间堆沤过的菊花的气息。
因为煎药袋没扎紧,煮的时候漏了一丁点出来了,用过滤网滤掉了。两次煎出来的药汁有大半碗,棕黄透明。
喝一口,哇,好苦,也就比秦艽的苦差一点点,毕竟吃秦艽的时候苦到我打寒战。一口药汁完全下肚后,苦味会在口中留挺长时间,这段时间仔细体会鼻咽部的气味,会发现稍微有点菊花的清香。开这味药给病人,口感可能会直接影响治疗的依从性。
张锡纯先生说:“若真好旋覆花实咸而兼有辛味(敝邑武帝台汙所产旋覆花咸而辛),今药坊间所鬻旋覆花皆甚苦,实不堪用。”经药学组朱美礼老师指点,这是因为张锡纯先生用的旋覆花和现在的药典品品种不同的缘故。
现在药典中正品的旋覆花原植物是菊科的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
而张锡纯先生用的带有咸味的旋覆花原植物是菊科的线叶旋覆花,叶子看起来是比较细。
不过线叶旋覆花这个品种不属于药典的正品,一般的医疗机构都没法进货,我们当前能买到能使用的,都是比较苦的旋覆花。
试药前后的脉象:
服药前:不流利,寸略浮,尺略沉;左寸略细。
服药后:脉略细数,欠流利或不流利,尺略沉。
服了旋覆花后,我自己脉象的流利度上升了一些,而且寸脉略浮的现象也消失了,却让脉变得更数。说明旋覆花这味药具有调用阳气疏通的功效,而且可以使气机下行。
这种体会和本草书上的记载也比较符合。《神农本草经》说:“旋覆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这个“咸”字应该主要指它散结软坚的功效,而这种结主要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产物痰饮与气相结,并不太涉及血结产生的瘀阻,故而对药物入气分还是入血分区分得比较细致的《得配本草》将其归入“气分”药。
吴鞠通先生在治疗湿痰水饮结在上中焦的时候会用香附旋复花汤,全方也以入气分的药物为主。当痰饮之邪阻滞血行,出现“其人常欲蹈其胸上”的“肝着”病,仲景用旋覆花汤时,就需加用新绛一味入血分的药散除瘀血,也间接说明了旋覆花几乎只入气分,不太入血分。
关于旋覆花的归经,大多数本草书中都说这味药归肺、大肠,少数也说它入胃经。不过从这些书的字里行间,我感觉旋覆花也入少阳三焦,而且是其主要的归经。依据如下:
①本草经说它“去五脏间寒热”,这个“五脏间”实属腠理,因为金匮中说“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腠理是三焦的外应;
②旋覆花汤所治疗的“常欲蹈其胸上”的“肝着”病,应是从气分陷入肝经营血分的病。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厥阴血分的病常从少阳内陷而来,所以鳖甲煎丸中也有柴胡黄芩两味,实则是针对其来路进行治疗;
③含有旋覆花的方剂常常治疗水邪引起的疾病,旋覆代赭汤中生姜的用量达到五两之多,且有半夏三两,《本草正》这本书中也说旋覆花“通水道”,而水道是少阳三焦所主管的。
试药总结:
1.旋覆花味很苦,而且苦味会存留比较长时间,口感比较差,长期用药可能会有依从性的问题;
2.入气分为主,苦降气,辛温散除痰饮,咸软坚,可以除掉痰饮导致的气结气逆;
3.归经除了肺、大肠外,少阳三焦也应该是比较主要的一经;
对用药时机的想法:
痰饮和气结于上焦、中焦(上焦为主),又有气上逆和痰饮相争。症状可能出现胸胁或心下胀闷甚至疼痛,有咯痰或欲咯痰而难咯出,伴咳嗽或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