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分娩的疼痛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让母亲觉得可爱,亦可原谅。
这种可以原谅一切的情感,正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
最近读《钝感力》这本书,其中提到母亲对孩子的宽容是一种钝感力。
当了妈妈,除了分娩后伤口的疼痛,还有哺乳时乳头的疼痛。
我家两个孩子都是亲喂,一宝刚出生那会儿,每次需要喂养时,衔乳都会疼。其实小婴儿的力气不大,只是乳房皮肤敏感,受到小婴儿口水的刺激和拉扯会出现皴裂,在哺乳期的前几周尤为明显。
外用了羊脂膏也不怎么管用,但每次哺乳完还是会涂一些。
能怎么办?她不能不吃,我不能不喂。
只能熬,熬到乳头皴裂的地方结痂了,痂再脱落,皮肤又变坚强了一点。
反复几次,就不痛了,之后也不皴裂了,也不结痂了。二胎后喂妹妹也没有疼痛感。
直到小婴儿在怀里慢慢长大了,长出了小小的白牙齿,开始会在喝奶时想磨牙了,又会有一阵痛,这时打打小屁股,提醒她不可以咬人。
还有小宝宝在睡整觉之前的夜醒,一个晚上醒好几回。
当自己睡眼朦胧,梦都没做完,不太清楚人在哪里的时候,有一个小孩还在哭着,需要你哄,要好声好气地去满足她的需要。
这种崩溃,是所有自己带孩子的宝爸宝妈都会经历的。
正是因为被孩子磨了,和孩子内心的联结也越来越紧密。
随着孩子长大,晚上能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上幼儿园了,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了,这个阶段不仅仅对于孩子们是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对我而言也是。
不坐诊的时候,我看书,做运动。
最近幼儿园有作业了,抄写拼音,抄写数字,跳绳打卡,读书打卡。
一宝对于写作业这件事还处于有时候写,大部分时候不写的状态。
班级群里的小朋友打卡打得热火朝天,我心里是会有落差的。
但是跳出来看,她就是个普通的孩子,谁在小的时候喜欢写作业?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说:“在学习上,父母可能比孩子更焦虑,他们需要控制孩子。很多人对我说,他们让父母内心平静的办法,就是坐在那里装模作样地看书、学习,然后父母就安静了。显然,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倒过来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应该是孩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焦虑,而父母从容不迫,这样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就能有一个安静的后方,孩子就能在前面冲锋陷阵。不过,情况经常是,孩子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精力来对付学习,用了三分之二的精力来对付父母的情绪。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会怎样应对学习的问题。”
我小时候是阿婆陪读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她说曾经每天晚上看着我写作业。
这种被监控完成任务的状态会造成内心的抵触,总想着在她眼皮子底下能找点什么玩的就好,蚊子、橡皮擦屑、铅笔刨花,我都玩过。
所以我觉得被监控着写作业没什么作用。就提醒自己写作业是她自己的事。
我会问她需不需要帮她拍打卡的视频,她说不想拍,我就去做我自己的事。
朋友问我:你会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吗?可以接受她没什么学历吗?
我说:我希望她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愿意去做一辈子的事情。其他的不是那么重要。
寒暑假带她们去旅游,看不同地方的风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平常在家里,她们会看到爸爸妈妈每天做运动,每天学习。
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渐渐地,她们会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一宝说:如果你每天运动,每天学新的东西,长大后你就会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她似懂非懂。
她可能是一朵比较晚开的花吧,上幼儿园哭了两年,今年不哭了。
而且越来越会照顾妹妹,会给妹妹扣扣子,穿鞋子,剪指甲。
在外面玩时,洗手台比较高,她会抱妹妹起来,让妹妹能够得着水流洗手。
爷爷给她们带了蓝莓,最后吃到剩四个,爷爷给每人分两个,一宝吃了一个,还要留一个给妹妹。
用母亲的钝感力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