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滨海心领航2024(34)
总第576
学习与实践
浅析中学心理课程设计中绘画技术的实践与运用
1
绘画方法的理论基础
绘画方法是以大脑两半球功能说和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的。
斯佩里裂脑人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左半球负责抽象逻辑、思维分析、计算、推理等,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负责音乐、绘画以及空间知觉、方位感知以及情绪情感等。因此,咨询中以言语为中介的治疗方法对因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是有效的,但如果遇到属右半球管辖的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问题便收效甚微,这时绘画方法便可在此处充分发挥作用。
绘画方法的另一个理论依据是心理投射理论,投射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主动表现自身内心的一种活动,同时有些心理投射工具就是基于绘画而设计的,比如:罗夏墨迹测试,原理则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图画元素的有无、元素的比例大小、图画的细节与微妙之处等都隐藏着作画者的内心想法。因此,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
2
绘画方法的优势
早在人类起源时期,就以图画、象形文字来表达、交流信息,儿童认识世界也是借助图画开始的。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读图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
绘画能带来内心的安全感,打破语言的原始防御。作为一种投射技术,绘画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天马行空创作,不要求绝对的美观与绘画的规范,只要真诚,自在舒心地表达内心即可。在这样宽松、不强制的氛围下,学生防御心理更低,更容易把自己深层次的动机、情绪投射在作品中。
绘图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在日常生活中,言语类沟通会受学生表达不清、只说一半等情况的影响,但借助图画来表达,往往一目了然。另外,绘画者画图的过程本身也是思维的再加工,复杂的内容可以简单化,无形的情绪可以有形化。
绘画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作用。在心理教学中,在语言交流中添加图画、选择色彩、上色涂画的过程中,都是一种无形的心育。鲜活、丰富的色彩交织,可以舒缓心情,减轻压力。
3
教学实践的应用
END
参考文献:
1.韩沁彤,心理画外音——绘画心理学在心理教学中的应用,2013年第六届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
2.马淑芬 许晓霞,初中绘画心理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5:65—68.
3.朱小红,借助绘画治疗技术“疗心”,校园心理,2023,19(4):373—375.
关于我们
来稿:滨海新区塘沽未来学校 王燕
编辑:孙晶心理工作站
文稿编辑(一审):孙 晶
图文编辑(二审):丁明华
责任编辑(三审):孙 晶
邮箱:sjxlgzsh@126.com
欢迎关注
携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