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滨海心领航2024(14)
总第556期
友谊的小船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分享
齐峥
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
课程背景
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开始疏远成年人而热衷于同伴交往,对同伴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期望。相对于其他时期,中学生与同伴的互动变得更为频繁、持久,同伴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这一时期的同伴关系对个体发展和适应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友谊逐渐深刻、稳固,大多建立在一定的共同心理基础上:他们选择兴趣、爱好、性格、信念相同的人做朋友,关心彼此的内心世界,倾诉“内心的秘密”,往往把互相真诚、坦白、亲密当成友谊的宗旨。
对于初中生来说,朋友关系已经逐渐成为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也更多涉及双方的心理需求。但同时,初中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依然保持着一些小学时人际交往的行为习惯,有时候容易忽略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而造成一些误解和伤害,其中由于忽略人际边界而造成影响的情况是较为普遍。学生需要明确朋友之间的心理边界意识,同时学习一些朋友相处的方法。
理论依据
1.友谊的发展表现在亲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方面的变化。赛尔曼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理论,其中第四阶段(9-15岁)是亲密共享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逐渐发展出朋友的概念,他们知道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共同活动,认为朋友之间需要相互信任,真诚对待,他们会重视长时间发展出来的友谊。在朋友的选择上,他们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开始看重朋友本身的品质和特点。这样的友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12岁时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这个阶段的友谊仍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2.心理学家埃内斯特·哈曼特提出“心理边界”的概念,他认为心理边界作为个人的一种认知,是个体与外界连接方式的重要指标。心理边界健康的人,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不随意影响干涉别人,同时也绝不容许别人在这些方面干涉自己;第二,可以百分百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负责,不把自己的问题归罪于他人或环境,同时也不会承担他人错误态度和行为的后果;第三,他们百分百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将自己的情绪困扰归咎于他人,同时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伤心、愤怒、失望、担忧、痛苦等负面情绪,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人际圈”,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人际圈,直观感受并思考自己现阶段的交友情况。
2.通过“友谊的浪花”,引导学生分享和朋友相处过程中的经历,提出人际边界的概念,帮助学生树立人际交往的边界意识。
3.通过“友谊的风帆”,引导学生探讨与朋友相处的要点并深入思考如何更好与朋友相处。
4.通过“友谊诗社”,探讨友谊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抒发对友谊的赞美。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猜字谜
1.请学生参与猜字谜游戏:
爱走在前头——友,话宜相伴随——谊
两月手牵手——朋,大圣各一半——友
2.通过谜底——友谊、朋友,引出本课主题——友谊的小船。
2
活动一:我的人际圈
3
活动二:友谊的浪花
4
活动三:友谊的风帆
1.小组讨论及分享:
(1)如何应对朋友的“越界”行为?
(2)怎样才能和朋友更好地相处?
2.引导要点:
(1)朋友之道:理解、关爱、真诚、宽容、平等、尊重。
(2)与朋友相处的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勇于说“不”,合理表达;不苛求友情;互相保守秘密;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公开场合不互相指责等等。
3.播放动画视频《鼹鼠的故事》,引导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朋友的意义在于快乐、分享、分担。
5
活动四:友谊诗社
1.在小组中创作一首以“友谊”为主题的小诗;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到作品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2.新诗发布会:各小组进行朗读展示,也可以作为课后展示。
总结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新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发展新的友谊,但由于一些“边界不清”带来的不恰当的语言、行为等,容易对学生的同学关系造成一些阻碍,甚至有些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所以本节课借助丰富的活动,循序渐进,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通过分享讨论等方式,借助朋辈互助的力量,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共同获得成长。
2.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还没有遇到交友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的分享具有独特性,难以引发共鸣,学生容易出现参与不积极等情况,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和包容。
3.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容易在与朋友相处这件事上发生理想与现实相脱离的情况,需要提示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与朋友相处更要注意互相尊重,并处理好人际边界。
END
关于我们
来稿: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 齐峥
编辑:孙晶心理工作站
文稿编辑(一审):林 娜
图文编辑(二审):刘逸超
责任编辑(三审):孙 晶
邮箱:sjxlgzsh@126.com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