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pruritus)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适感觉。<6周者为急性瘙痒;≥6周者为慢性瘙痒。
国际瘙痒研究论坛(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Study Of Itch,IFSI)将慢性瘙痒分为3组:组1,病变皮肤相关瘙痒;组2,非病变皮肤相关瘙痒;组3,表现为重度慢性继发性抓痕的瘙痒。IFSI明确了6类潜在致痒性疾病:皮肤病性、系统性、神经源性、心理源性/心身性、混合性、其他(原因未明瘙痒)。
老年瘙痒症(Senile pruritus,SP)被定义为发生于年龄≥65岁人群、适当检查后无明确病因的慢性瘙痒。SP属排除性诊断。
1流行病学
SP患病率不详。
1项回顾性研究发现,4099例>60岁人群中11.5%诉瘙痒。
1项来自养老院1556例老年人中,瘙痒症发病率约占2/3。
世界范围内SP患病率:土耳其8.8%-10.3%;印度9%-37.5%;意大利18.9%;伊朗22%;墨西哥25%;波兰34.8%;泰国41%。
Darjani等发现S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60-69岁为20.8%,70-79岁为22.9%,≥75岁为26%。但Bilgili等报道了相反的趋势:65-74岁为5.4%,≥75岁为3.4%。
多数研究提示男性更多见,但亦有女性更多见报道。
2发病机制
SP病理生理机制未明。
皮肤老化或为重要因素之一。皮肤老化后的干皮症、免疫应答能力下降、DNA修复能力下降、皮肤神经纤维退化、皮肤表面脂质减少、汗液及皮脂生成减少、皮肤屏障修复能力下降、中枢神经系统退化(脑萎缩、多发亚临床脑梗)等均影响SP发生。
Yalcin等发现22%伴潜在疾病。
Valdez-Rodriguez等发现28%有瘙痒相关性皮肤病,最常见者为淤积性皮炎(44%)、银屑病(13%)、过敏性接触性皮炎(13%)、慢性单纯性苔藓(8%)。
96%SP有至少1项慢性合并症,合并症显著增加了慢性瘙痒的发生率。
糖尿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可增加老年人群慢性瘙痒风险。
老年人群,对各种刺激的瘙痒阈值降低,该阈值下降与皮肤水合度降低相关。
免疫衰老(immune senescence):老年人可见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缺陷,如T细胞及B细胞减少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有研究发现SP与皮肤型自身抗原自体耐受丢失相关。
有研究发现SP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倾向。
另,药物、心理因素、心理疾病等均或参与SP发生。
3临床表现
无原发性皮损,仅可见部分继发性皮损。
瘙痒具有季节差异性,常冬秋季节多见,春季少见。
多呈泛发性瘙痒,常累及腿部、背部、头皮、上肢。12%可见生殖器瘙痒。
60%患者瘙痒区呈对称性分布。
绝大多数患者每天发作,夜间尤甚。
部分患者可伴疼痛、热敏感、冷敏感。
SP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睡眠,可致抑郁、焦虑等。
4诊断
SP诊断依赖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详细检查全部皮肤、黏膜部位、头皮、毛发、甲、肛门生殖器区。检查肝脏、肾脏、脾脏、甲状腺、淋巴结等。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血沉、血尿素氮、肌酐、碱性磷酸酶、肝酶、胆红素、T3、T4、TSH、血糖、血清铁、铁蛋白、肝炎、HIV、免疫电泳、粪便寄生虫等。
影像学:胸部X线、腹部超声;
病理:非特异性皮损者可考虑行皮肤活检,有助于鉴别早期大疱性类天疱疮。
心理咨询:未经精神-心理检查者无法诊断为心因性SP。
5治疗
尚无规范治疗。因老年人群代谢特点,所有治疗均需慎重权衡利弊;需依据患者年龄、合并症、用药史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规律使用保湿霜、温水淋浴或洗澡(洗完即刻外涂保湿霜)、剪短指甲、穿薄松衣物、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与湿度、避免使用碱性香皂及洗涤剂、积极的生活方式、锻炼习惯等。
外用治疗:保湿霜为一线治疗;外用激素仅推荐用于伴明显皮损者。
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疗效不一)、奥沙米特、加巴喷丁、环孢素等均有应用报道。
物理治疗:UVB。
芦荟汁、自体血回输、海水浴、心理疗法、维生素等亦有报道尝试用于一线治疗无效者。
参考文献
[1] C J Clerc,L Misery.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enile Pruritus: From Diagnosis to Treatment[J]. Acta Derm Venereol, 2017; 97(4): 433-440. DOI: 10.2340/00015555-2574.
(本文仅作为科普与学术交流,增进了解,引起重视,有相关临床症状者,建议及时就医!!!)
本公众号既往老年人群皮肤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