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舔皮炎:一种舔嘴巴诱发的皮肤行为症!

文摘   2024-12-15 11:57   河南  


今天门诊上遇到2例舌舔皮炎,嘴巴舔多了也会得病的!为增进认知,现对其简述如下。


舌舔皮炎(lip-licking dermatitis)本质属于一种皮肤行为症。虽然有皮肤表现,但是本质上却是属于个人行为异常。
(舌舔皮炎)
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季节,口唇容易出现干燥、皲裂、出血,患者常会通过舔嘴唇作为补充水分的代偿措施,该行为虽可暂时缓解口唇症状,但却可导致病情迁延慢性化。部分患者中,舔嘴唇逐渐演变为一种个人习惯,可诱发或加重多种皮肤损害。
舌舔皮炎是指以舌舔为主要致病机制,以口唇及口周炎症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变。除舌舔皮炎外,舌舔亦可导致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单纯性唇炎、口角唇炎、湿疹性唇炎、剥脱性唇炎及人工唇炎等。

1 舌舔相关病变机制  

唾液含有消化酶,可损伤口唇皮肤,导致保护性屏障破坏,水分丢失,增加对刺激物的反应阈值降低。可加重口唇干燥的恶化因素包括干燥气候(高温、低温)、紫外线照射。患者自身通常并未意识到其舔嘴唇的程度。
(舌舔皮炎)
导致患者长期舔嘴唇的原因包括:
1)常见原因:恶劣的天气条件、晒伤、焦虑、慢性干燥(特应性皮炎患者)、慢性鼻塞;2)可能相关系统疾病: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类天疱疮/天疱疮、克罗恩病、结节等;3)药物:维生素A、利尿剂、止吐药、化疗药等;

2舌舔皮炎  

秋冬季多见;儿童多发,成人亦可受累。
(舌舔皮炎)
皮损主要累及口唇及口周皮肤,可表现为红斑、干燥、鳞屑、皲裂、出血、浸渍、渗出、鳞屑、蜕皮等。(可以参考图片体会下)

3 舌舔皮炎治疗

  • 停止舌舔:行为矫正为该病治疗关键,反复舌舔可致病情迁延、易复发;此外,当出现蜕皮、脱屑时,应避免抠抓、揉搓、撕脱皮屑。
  • 加强保湿:鼓励涂抹清淡、无刺激的润唇膏(尤其是当口唇感觉干燥时),不仅可以提供水分,还可为口唇提供保护屏障;平淡无刺激的润唇膏含有最少的香料、染料、调味剂及其他刺激物,可每天反复多次使用(包括睡前);严重干燥或皲裂时,可使用浓稠的软膏。
  • 适当防晒:做好防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遗留局部色沉的风险;鼓励涂抹含物理性紫外线保护剂(二氧化钛、氧化锌)的润唇膏,SPF≥30,以避免急性晒伤或慢性紫外线暴露。化学性紫外线保护剂已被证明会引起非光敏性或光敏性反应。戴宽沿帽子,亦可一定程度包括嘴唇避免光暴露。
  • 鼓励适当多饮水;
  • 药物治疗:基本类似于普通皮炎、湿疹;轻症者可考虑给予非激素或弱效激素药膏外用;稍重者可加用口服药

4 舌舔相关其他疾病  

与慢性舔嘴唇相关的最常见疾病包括单纯性唇炎、口角唇炎、湿疹性唇炎;不太常见的疾病包括剥脱性唇炎、人工唇炎;

4.1单纯性唇炎  


单纯性唇炎(Cheilitissimplex),亦称口唇干裂,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表现为口唇皲裂、脱屑,最常累及下唇。寒冷/干燥的气候、急/慢性舔嘴唇习惯等均会刺激或破坏皮肤屏障,唾液作为一种强刺激物,其反复接触可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单纯性唇炎)

4.2口角唇炎  


口角唇炎(Angular cheilitis)是一种涉及口腔连合的复杂疾病。皮肤过度暴露于唾液、药物等均可致局部浸渍,浸渍可致共生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二次定植及生物膜形成,从而激活先天性免疫系统并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口角唇炎发生相关病因包括:
1)营养素缺乏:核黄素、叶酸、铁等;
2)相关疾病: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
(口角唇炎)

4.3湿疹性唇炎  


湿疹性唇炎(Eczematous cheilitis),亦称接触性唇炎,是继发于对与嘴唇接触的过敏原的炎症反应所致口唇干燥、红斑、皲裂。接触性唇炎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对蛋白质(红肉、牛奶、鸡蛋)、洗涤剂、防腐剂、外用产品中的香料、食物中的调味剂等的延迟性超敏反应。
(湿疹性唇炎)

4.4剥脱性唇炎  


剥脱性唇炎(Exfoliative cheilitis)最常见于下唇。除舔嘴唇外,光化性损伤、咀嚼、心理困扰、营养缺乏(维生素B12缺乏、铁缺乏)等均被认为与发病相关。
(剥脱性唇炎)

4.5人工唇炎  


人工唇炎(Factitialcheilitis)是因重复性的行为(如舔嘴唇、吸吮、咬等)最终导致口唇的周期性蜕皮。因该情况常继发于重复行为,故患者常对药物治疗有抵抗性。患者或有潜在的行为健康问题,但通常未被诊断或未给予适当管理。

参考文献  

[1] Fonseca, A, SE Jacob, and A Sindle, Art of prevention: Practical interventions in lip-licking dermatitis[J]. Int J Womens Dermatol, 2020. 6(5): 377-380.DOI: 10.1016/j.ijwd.2020.06.001.
[2] Lugović-Mihić, L, K Pilipović, I Crnarić, 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eilitis - How to Classify Cheilitis?[J]. Acta Clin Croat, 2018. 57(2): 342-351.DOI: 10.20471/acc.2018.57.02.16.
[3] Watt, CJ and HC Hong, Dermacase. Lip licker's dermatitis[J]. Can Fam Physician, 2002. 48: 1051, 1059.
[4] Federico, JR, BM Basehore, and PM Zito, Angular Chelitis, in StatPearls. 2023, StatPearls Publishing. Copyright © 2023, StatPearls Publishing LLC.: Treasure Island (FL).
(本文仅作为科普及学术交流,增进了解,引起重视,有相关临床症状者,建议及时就医!!!)

DermatoSharing
专注于分享皮肤科常见临床问题及最新学术进展![昌哥坚信:常见病也有大道理,罕见病也有小原理,于细微处见真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