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
2月3日,上午我们在肇庆七星岩景区的自然人文荟萃中追溯历史,下午我们拜访了江门自力村的开平碉楼感怀过往。题壁文化和侨民文化是今天的两大主题。
一、万载山水泛舟对歌而过
千年诗廊研读时光穿梭
肇庆七星岩
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景区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素有“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观为其主体景观,尤以景区内大量精美的摩崖石刻冠绝岭南,被誉为“千年诗廊”。唐、宋以来,不少文人学士在此即席赋诗、题字500余壁,其中著名的有唐代宰相李绅、宋代名臣包拯、大文豪苏东坡、程朱理学开山祖周敦颐、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民族英雄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等。七星岩摩崖石刻包涵了篆、隶、楷、行、草各种书法,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
陈彦羽
大一学生
在七星岩,我们在筏上顺着水波前进,对山歌,赏青山,以至于看到满山的摩岩石刻时,我有了理解之意。回想文化作品云集之地,无非因为相似的情景,相似的心境。因此看到鬼斧神工的自然,诗人,书法家都欣然拿起笔,留下自己的痕迹,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风格各异的石刻。或许是小赌气,想以精彩的人文痕迹与自然美景分个高下,也或许是单纯让自己的才华与美景都留于后人欣赏。
朱泽楠
讲坛助教
好山好水真的能使人感于心而放于歌,坐在竹筏上自然地就对其歌来,虽然唱得有些荒腔走板,但在歌声浮于水面,传于天地,自然有一种任情肆意。
看壁上题诗更天然有一种趣味,钻完天然溶洞,探索千年诗廊,大小题壁诗高低错落,细细研究,齐声诵读,琢磨诗人行至此处的所思所感颇有意思。
樊阳
七星岩是5 A级景区,作为中国最早的风景名胜区在民国时期就闻名遐迩,但今天来到此地发现游人之少着实令人惊讶,导游说她都没接过到这里的团。想想也是,“新旅游”兴起后,自然风光比这里更美的喀斯特地貌多不胜数,传统人文类特色比如这里的石刻,因为文化传统断层,也乏人问津;而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理念并未真正为现代国人理解……一路走来,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们包了竹筏,在仙境般的山水间放歌,独享这被遗忘的星湖胜境,其实这里最美的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历代石刻,我和老师们边读边论,充满学习的乐趣。
罗慧萍
共同体-贵州贞丰
去年我到七星岩的时候如愿看到唐代李邕的《端州石室记》,这是他留给后世唯一的正楷书,而李绅的题记却怎么也找不到,问工作人员也说不知道,本来今天想再找找的,但的确是没时间了。然而跟着大家一边识别一边诵读“名不见经传”的《斗光》石刻,那种倾情投入、用心致志的态度真心感动!樊老师还一边作了分析,吸引力远远超过我心心念的“唐李绅”,我又一次被行读的强大魅力冲击。
二、百年村落碉楼错落林立
十余旅人慨叹历史变迁
开平碉楼和村落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申容
共同体-云南昆明
中和洋、古和今、传统和现代、生活和战斗,都在碉楼丰富的样式、图案和色彩中被融为一体了。碉楼曾经的拥有者对安全感的巨大焦虑和对显赫财富的张扬,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中国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西式元素的实用态度,也是一样的鲜明:地板砖,天花板,黑胶唱片机,葡萄酒箱上的英文,旅行用的皮箱子,乡间常见的藤编篮子,意大利的的彩色玻璃及其上的唐诗“白日依山尽”,老式的木衣柜、木床、摇椅,新式的沙发,木头雕刻中出现的梅兰竹菊,西文的黑白报纸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神奇的穿越时空的场景。
让人唏嘘的是,很多华侨当年是被迫离乡到国外从事底层工作,而那些最终能够在故乡建起碉楼的华侨,大多属于其中的幸运者。这些华丽的堡垒式的碉楼,并不仅是住宅那么简单,更是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奋斗者在故乡抛下的一根船锚,深深地扎进了故乡的深处,他们或许试图倚靠建筑的坚固和耐用,求得当下和未来的安稳。
刘勇
共同体-江苏常熟
叶生居庐外的“青年发达,黄种图强”格外引人注意,碉楼主人回国之后仍在发出此种带有强烈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的呼喊,国外那些年的境遇得如何不堪!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又是多么强烈!可谁又能想到建国之后这些华侨们的境遇竟会在特殊年代如此悲惨。听着樊老师讲解建国后受政治的影响实行的华侨政策,不禁让人感慨居庐外的另一副对联“自由主义,民权发达”。
李杏莉
共同体-河南洛阳
每一栋碉楼都在顶楼有一个供奉河南先祖的隆重牌位,我大吃一惊,这和我老家河南有啥联系啊!原来这里的村民据说是南宋附马的后裔,祖先来自于河南省固始县。蓦然间,我眼前好像出现了长长的队伍,他们拖儿带女,从遥远的中原来到这“蛮荒之地”,一代代人遥望中原,可再也没能回去。南宋灭亡的崖山,就离这儿不远。被掳走的宋徽宗,登基之前的封地也离这儿不远。历史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排列组合,呈现在我面前,我不能不深思。
我又想起19年去永定土楼,采访了一位九十多岁的阿公,听说我们来自洛阳,很高兴,说他祖先也是洛阳人,明朝时候到了福建,再也没有回去,他一直想去洛阳一趟,虽然那儿早就找不到亲人了,但他就想去看看先祖经常提到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洛阳的王城公园有一块巨大的石碑“根在河洛”,每年牡丹花会期间,都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回去,寻根溯源。
万蓓蕾
讲坛助教
官方叙事中,把开平碉楼叙述为华侨心系故乡,为了家乡父老安危而建。这么说也没错,但细究背后的原因,就会发现很多段各个层面都悲惨的故事。而且也就是因为这些悲惨似乎被刻意隐瞒了,所以讲开平碉楼,从来不提是客家人建造的,虽然每一幢房子的顶层都供奉着河南的始祖。
樊老师一开头问:为什么五邑地区如此贫穷,以及为何有那么多华侨?由此,查阅了资料,看到了更多……
第一段故事是明末清初时候,因为“迁界令”沿海迁走了本地居民,然后又颁布了“复界令”,才有了客家人迁入,特别是江门地区,客家人一度占三分之一。这一片又是“三不管”地带,土匪横行,洪涝肆虐……
第二段故事是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当地发生了土客械斗,死伤无数……很多惨剧,打死的,饿死的,甚至人食人……被当做“猪仔”卖出洋的,有一定积蓄逃出去的……
第三段故事是美国及欧洲国家19世纪80年代转移国内矛盾的《排华法案》,何以为家?挣钱,寄回家盖楼,娶妻生子,再出去挣钱……在这样的心理下,这种在很多材料中说的“主动”融入西方的建筑风格,其实会看到一些不甘心、被看不起以后的反弹,或者是一种“扬眉吐气”的自我证明。不过当地工匠也真的很厉害,就凭借寄回来的明信片,造出了如此有创造力的建筑。
而华侨的故事还在继续……从辛亥革命时候的鼎力支持,到抗战时候的出钱出力,我们在二十四道拐看到讲述南洋机工支援滇缅公路,在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在昆仑关抗战博物馆看到台山籍飞虎队员姓名碑,在厦门集美看陈嘉庚纪念馆讨论华侨文化……但后来呢?东南亚排华的时候,祖国在哪里?如何理解和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海外华侨的影响?现代国家概念和以前由家而国的天下观,在现代政治语境下的正确和人道可能存在怎样的矛盾?曾经血脉相连的华侨文化今何在?
尾声
在自然与人文交融中谈古论今,最后让我们用共同体广东初中语文教师刘显的两首即兴诗作作为结尾——
峰北星湖长天阔,山南龙洞凉风生。
静水迷离总蜿蜒,怪石扑朔多叠层。
岩窄不能容展侧,潭清却可揽月深。
未知此间谁家住?或是桃源梦里人。
——游七星岩千年诗廊
沽酒买花贤者事,泛舟作歌隐士缘。
桃花岛畔星湖美,我愿长留作花仙。
——游七星岩桃花岛
文字整理、排版: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