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以延迟退休为例|讲座反馈

文摘   2024-10-10 11:23   上海  

结构化思维

——以延迟退休为例 


万老师、田老师、柳老师和毛老师共同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结构化思维的讲座,探讨了关于延迟退休的问题。同学们的收获颇丰,并建立起了一定结构化的思维模式,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感想与思考吧。




  课程引入:结构化思维模式




 结构化思维模式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怎么办

俞悦尔

首先,万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思考学习的方法,是一个结构化思维的模式,由四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和“怎么办”出发,由此对一个问题进行结构化的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问题进行事实性陈述,而后对其进行影响和后果的分析,进而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一个方法,与我们高中写现象型议论文时用的方法相似,从现象剖析本质,而后论述利弊,最后综述。我想这样的结构化思维模式也能够帮助我在未来更好的写作议论文。


PART.01

是什么

“是什么”,即在思考问题前,首先对该问题进行事实性陈述。

金祉宸

看了历史,90年代开始的养老金制度,和之前的单位养老金制度;原本的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现在的问题;还有关于预期寿命的、人口的数据。自从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一直都在用年轻人的钱试图补以前的亏空。然而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这就是延迟退休的基本思路。


PART.02

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该问题的影响与后果进行分析,包括不同的人对该问题的评价。


陈星宇

相较于网上怨声居多的“延迟退休政策”,不应该随波逐流,而是要自己理性思考,不能只看坏处。我倒觉得“延迟退休政策”相比之前更加人性化了。弹性退休从另一个方面讲,相当于你想退休就退休,想多赚点钱就晚点退休,给予的人选择的余地,而且退休的越晚,退休金也越高,全面考虑了“工作狂”与“摸鱼者”的利益。

夏婧瑶

正常人的思维,在一件事发生之后都会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损害个人利益。如果答案的肯定的,那么人们就会做出偏激消极的评价。所以要我说,其实做出这些评价的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而“利己”也正是人们思维模式上的一个阻碍。由于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去过多考虑“为什么”和“怎么办”。人们总是渴望一切事情都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可是一到自己来决定社会制度的时候,就会发现世道不存在公平一说。社会越公平,人们不管多劳还是少劳,得到的回报都是一样的,人们就没有了积极性,所以社会就越混乱,越不容易长存。所以这样的“公平”是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不公平”?因此,回到“延迟退休”政策上,这个政策对一部分人来说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令人不爽”的;而我们这辈人要考虑的就多了。每个人主观的看法不同,因此政策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和不公平。我认为我们没必要怨天尤人,但也不能不关注。

史艺菲

这次的时文讨论带我以结构化思维的方式重新审视了延迟退休这个话题。我是在和家长的聊天中知道延迟退休这件事的,在讨论中带的更多是情绪和调侃,不了解与它相关的事实。在讲座上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分析延迟退休,也了解了更多事实和他人的想法之后,感觉更加透彻地理解了大部分人对现行政策持不满、无奈、甚至是麻木的态度。我认为万总在讨论中提出的“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大环境(或者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中),“工作”给人带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感觉逐渐变少,因此只能寄希望于“退休”让自己找回自我?(只是猜测)


PART.03

为什么

“为什么”,则是分析该问题成因的方法。


陈秋吟

《民主的细节》中提到,因为美国的政治需要制衡,从而保证利益最大化,因此民众是可以将“问题”变成“议题”,将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的不满或者问题变成一条国家层面的法律,由此可见,人民是有权利干预政的,也有愿意了解政治,但是这样的事在中国就会很困难。大家关注自己的利益,希望个人利益最大化,很多网络上的热梗,最终只能掀起一场风波,身在其中的人,不会有任何自己的思考,等迎来新的热点的时候就结束了,大家见怪不怪。

我想,这也是问题所在,多数人把一些社会问题变成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梗,它可以表达人内心的无奈,可以用来讽刺,博人一笑,但是也弱化了一件事情的客观性,严肃性,最终不了了之。

方萱沂

在“为什么”这一板块中,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保障的目的,这些是我们一直说,非常总结性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总结其实掩盖了很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例如曾经的城乡二元划分,与现在的社会保障的双轨制,这是否达成了社会保障所追求的“公平”?单位制的历史遗留为现在养老金的“蓄金池”开了一个很大的出水口。这些问题有着比“人口老龄化”更无解的难题。

而毛蕴哲学长从法律角度对这个政策的出台进行解析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有些好笑。这个“政策”并不是对法律的修改,而是一个“办法”,它不需要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等流程。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这样“巧妙”的流程,这会对公民的权益带来哪些侵害。这样“巧妙”的流程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政府其实知道民众的意愿。

姜子麒

关于养老金后面有一个我感触很深的点,其实养老金并不是一场投资——即我提出的私人机构所运作的,其本身是一种个体加入社会的表现,也提到了基于社会契约论的一些国家建构问题,理论上包括养老金也包括一些自由都是我们”自愿“交给国家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不过同时的,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方式就代表着养老金和投入完全不成正比,其中其实也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投入是一回事,拿养老金又是另外一回事。

再深入的问题我想这又牵扯到了人和工作的关系,时至今日工作之于人似乎成了一种极大的负担,这是一种现代社会所必然存在的问题还是教育体系的不完全抑或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或许这也是亟待用好的思维模式去思考的问题之一。


PART.04

怎么办

“怎么办”,即在经过前述思考过程后,提出对该问题的解决办法。


顾子衿

虽然目前的延迟退休政策带有好的出发点,但不可否认其仍然存在的非常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落差存在。从现实上来看,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几乎没有可能。但是从情感上而言,如果能多一些重新对民意的征求和更加符合人们价值观念的调整,那这样的政策会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




 结构化思维模式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怎么办

张文景

最后还提到了公正,说公民对于延迟性退休这项政策的态度的背后体现的就是他们对于公正的追求,那公正试试,真的可以达到了吗?首先是肯定不可以的,我联想到当时在读民主的细节时被提问过的一个问题,能达到真正的民主吗?其实这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那作为公民,他们肯定希望的就是低付出高回报。那对于政府而言,这肯定就是挑战不可能嘛。其实再怎么做肯定都是会有不公正的现象存在的,这是没办法去避免的。所以网友的一些吐槽我认为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不可能消除。

 

魏语彤

其实之前对于“延迟退休”这个政策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听完讲座之后一方面是更加具体地了解了这个政策,另一方面也对于背后的一些社会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比如不同的人(不同的阶层?)对应的政策是不同的,巨大的城乡贫富差异让我感到不解与心酸,很多农民年老了还在劳作却根本达不到多少钱,又应该怎样去生活呢。除此之外,关于新加坡的政策那段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也非常赞同,年老之后无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那大家就应该是平等的,拿一样多的退休金,我觉得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最开始没有实行这样的政策,而是按照城乡和职位高低的不同划分了呢?




总结:关于本次讲座的思考


杨子墨

这次讲座之后我发现我的看法其实是一波三折的。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政策,被媒体记者与专家的想象欺骗,第二次又开始全盘否认这个政策。直到今天才仔细地用结构化思维分析这件事情的本质。所以说在一些看似是谜题(比如老师为什么一直布置这么多作业)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时,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思考对每一方的利弊,最终得出类似不可能三角的结论。

 

官乐欣

往常我都是在零碎的信息当中形成我对这个社会运行规则的认识,直到深入了解这次“延迟退休政策”的各种细节,才突然发现社会学的巨大魅力。但是更有趣的是在这样理性又严肃的规则之下,人们对于公平公正的向往与追求(包括其他美好的追求)。所以在这样的政策之下,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得不到心中所追求的公正。

在了解了许多信息之后,我来讲一讲我对于“结构化思维”的理解。这有一点像4个w思维模式,大概就是一个东西吧。将对于一件事情的分析分为四个部分,不仅能够放慢思考速度,排除了情绪的干扰,还能培养好理性思维。从客观的事实信息去入手,再考虑它的影响和结果,最终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还真是一个有效率的思维方式。这次让我更加深刻的是大家对于事实信息的分辨还不够,很容易偏题跑题,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对于细节的渴求,但是同时也是不是在分析事件时被自己激动的情绪带走了呢?

施心然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政治就好像是我们生活里的空气和水。因为从我生下来就已经存在,所以更难被感知,但也更加显得重要。

我一直是可以接触到农民的,也深知他们的辛苦。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出早市,傍晚回家,一年不过几万块钱。但他们所得的退休工资与城市中的医生,甚至公务员,是不成正比的。为什么?他们之间或许只有贡献,出身与知识之间的区别。贡献是无法衡量的,出身是无法决定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源于环境和时代。课后与田老师讨论才发现,这就是中国从古至今深入人心的“官本位”思想,所谓唯有读书高,不过是唯有做官高。之前认为清灭亡以后,社会思潮彻底转变,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人们具备现代思维,完全和封建社会的思维切割,所谓借古喻今,那都是古代的事,因为思维理念已经完全不同。但是后面却发现,现代场景下拿着封建时代的故事做比喻的情况比比皆是,拿着几千年前的故事来讲道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延续的,哪里能切割得了,古董思维一直都在。正如当下,对于官员体系和靠近官员体系的人来说,自然可以得到优待。甚至改革之前的、效益不高盈利不高的农民,还要反哺城市。如何反哺,如何反哺…….?!

整个讲座让我听的非常心惊,同时深感之前的无视有多么愚蠢。我一下子发现周围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充斥着一种利益上的交换,一种得失间的制衡,一种财富上的掠夺。

                          


<<<  END >>>

供稿:唐靖雯

排版:樊宗乘


樊阳人文公益讲坛
全国模范教师、上海教书育人楷模樊阳创立于1991年,面向上海中学生的公益教育讲坛。通过中西文学文化讲座、读书小组与人文行走,坚持经典阅读和研学实践,开创“行读万里”人文教育学习方式,与其团队先后获全人教育奖、华文领读者大奖等9项全国性奖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