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阳:上善若水,我取一瓢饮|中考作文题点评

文摘   2024-06-16 10:00   上海  





上善若水

取水


上善若水 我只取一瓢饮





上海中考作文题新鲜出炉!樊老师应《新闻晨报》之邀,在新课标追求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教改背景下,分析该作文题对于学生探究自己成长方式的导向作用,提醒所有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思考如何面对“取水”方法这道人生考题,并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



自己取水


我也是取水人


图为

镇江北固山行走(上)

吴淞口鸦片战争行走(下)



听闻今年中考题“我也是取水人”,我马上就跳出了这个点评的题目。这是一道引人深思,富于文化内涵,继续引领当代中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好作文题。


当然,肯定有相当多的考生会觉得题目不简单,“我也是取水人”,“取水人”何解?乍看此题,确实让很多习惯于套作文,习惯于押题背范文的学生感到摸不着头脑。但从改变长期以来为应试而套作成风的问题来说,从新课程标准稳步推进,追求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大教育背景来说,这类题目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且,严格地说,“我也是取水人”其实只是这次中考作文题的一部分,2021年开始,上海市作文中考题就采用了引语加题目的形式,如果关注这几年来的题目,学生很容易从引语中获取写作的灵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发现写作的思路。今年也不例外: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如果仔细审题,阅读此段引语,很容易发现,这是要求学生写自己成长类的作文,初中四年,是成长的关键发现期,所以对于一般同学来说,他都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只是这个引语,通过“取水”的譬喻,强调人的成长就是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探寻”,以及由此构成自己的探寻方式。




图为东北行走 长白山瀑布下


如果师生平时就注重传统文化意蕴的积累,他很容易想到一系列关于“水”的文化意象和先贤哲思。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孔子所说“智者乐水”,他应该能想起初一所学《论语》片段“一瓢饮,在陋巷”,爱看书的孩子也应该至少听说过《红楼梦》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等等。如果师生平时就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主动积极地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进行语文学科实践,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读书学习语文的历程本身就是不断探寻文化意蕴,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自己“取水”的方式。


所以,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人类直面AI挑战的时代,人的探寻热忱、创新意识,也就是你对于这个“水”的世界取水的方式越发重要!师生家长和关注教育的各方人士,我们不要只把每年中高考作文题的讨论,只局限在学生得分难易的层面上,我们更要看到,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作文如做人,培养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探寻方式,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也关系到民族人类的发展!


上善若水,我取一瓢饮!“我”是不是认识到“水”的博大丰富,是不是愿意主动热忱去取,是不是形成自己的“取水”方式,你我面对这道人生的考题,都该想一想。



黄河壶口瀑布




-

-




樊阳人文公益讲坛
全国模范教师、上海教书育人楷模樊阳创立于1991年,面向上海中学生的公益教育讲坛。通过中西文学文化讲座、读书小组与人文行走,坚持经典阅读和研学实践,开创“行读万里”人文教育学习方式,与其团队先后获全人教育奖、华文领读者大奖等9项全国性奖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