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天关地轴问道求真 | 襄阳宛城武当行4

文摘   2024-08-13 10:03   上海  



写在前面


2024.05




五一,讲坛助教和共同体老师共同进行了位于中国“中心”交通要道:南阳盆地及周边的行走。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这一天的行程如有神助,特别顺利!非但没有遇到预报中的中雨,也没有碰到大客流。一早进入,就深感好运!空荡荡的索道口,几乎不用排队的接驳车,还有云雾缭绕间看“龟头”,云雾消散得以遥拜的金殿,再走太子坡到南岩宫这一线,甚至当日还超计划,多去了两个点:玉虚宫和“治世玄岳”牌坊。

玄武修仙故事的具象化




樊阳老师

武当山太子坡(复真观)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可以说在几百年前就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而且建筑绵延在狮子峰60度陡坡上。通过“九曲黄河”般的两道红色宫墙,随山势自然起伏,构筑起富于特色和变化的山形建筑空间。

武当山攀登金顶的历程中,可以感受紫金宫与山顶山挚巧妙融合的独特魅力,同时看风云悄然变化的灵山气魄。

武当山南岩宫,建筑与山岩自然融为一体,倚悬崖而建,悬空而望金顶。


武当山紫金宫古建筑群

万蓓蕾老师

武当山,原本我知道的只有:道教名山,武当派,张三丰这些关键词,也就是空洞的印象。行前,找到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问道武当》,对武当山从春秋时期到清代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记了8页笔记,但到了现场,我意识到,我记录的是“知识点”(正如很多时候我所鄙视的学习方式那样……),而没有真的理解这些不同的人不断的建造,背后的意义何在?

大多数了解武当山的人,都会知道朱棣对玄武大帝的推崇,和他夺得政权有关。但这就弱化了武当的历史意义。樊老师梳理了历史脉络,并特别提醒,要注意紫霄宫,宋徽宗因为要和北方的金打仗,所以建紫霄宫拜玄武。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节点,国家开始介入其中,武当山成为了定立王朝命运的象征。核心“意义”的转变是质变。

武当山太子坡合影

当然,道教和统治者关系密切,前面在写作“河南行走”的时候,已经做了一定的学习和梳理。道教本来就有洞天福地,修仙的传统,但也是和统治结合,从原始的山岳崇拜,有了象征国家统治的五岳五镇,而武当山,要高于五岳,称为“大岳”。如果没有朱棣及其后明朝皇帝,特别是嘉靖皇帝,一代代的推崇,甚至使玄武大帝成为了明朝皇家的家神,那武当山也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规模和地位。

后来,清朝统治者就有些尴尬了——玄武大帝一方面是北方的战神,一方面是保护前朝皇帝的家神,另一方面还成了掌管皇帝寿命之神……纪录片里,主要就是谈到了他们敬而远之又不敢鲁莽处之。樊老师又提醒,要联系我们之前太行山行走时候讲过的五台山系统。想了一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统治总是要依托民间信仰,而且,要用直观、可参与的方式,建立某种直感的联系。

武当山金殿合影

而这也是我觉得,武当山的“历史开发”特别成功也特别厉害的地方,但当下的“旅游”,抽离了这种意义,成了“点到点”的打卡(也有点矛盾,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可以一日朝拜武当)。借鉴了佛教释迦牟尼的故事,玄武也成了王子,经过修行而得道升仙。而整个武当山,就是玄武修仙的故事,一代代,不断充实、完善,连成完整的玄武信仰系统。又通过建筑,体现出“皇权神授”的意义。

从位于均州古城的“净乐宫”,是净乐国王子在人间的居所;通过治世玄岳牌坊,进入修道的历程;太子坡一系列的建筑,都和太子脱离家庭读书修道有关;而南岩得道升仙;再经过一天门二天门等,进入仙境,到达金殿。

——前两天就讨论过关于“抽象”意象概念转化为“实在”景观的做法,不过这里更让我赞叹的是,景观设计和所要传达的价值紧密融合,故事乃至修道过程都化入山河中。这就很像耶路撒冷耶稣受难的“苦路十四站”,在行走中,每一个人都似乎走了这样的一条道。当时规划设计的孙碧云实在是高人啊!


武当山南岩宫远眺金殿

于云海苍茫间路遇古诗




樊阳老师

云海苍茫间路遇古诗,读诗探究是怎样的美意?——昨天在武当山南岩宫峭壁间发现明朝黄廷用写于此的诗歌,通过现场查阅推导讨论,还原晚明政治下的文人心路。


南岩宫峭壁读碑刻

李杏莉老师

行读中发现一块碑刻,仔细辨认每一个字,猜测其意思,进而了解这首诗这个人,好像那个人穿越时空与你打一声招呼:嘿,你好!

那一刻就有一种自豪的满足感!

今天见到一块极普通的碑,看见它,是因为它刚好在路边迎面而来,位置不高不低,刚好与视线平行。最主要的是樊老师和万老师正在看,我凑过去,一起读下来,虽略知文意,终究不能准确把握。

按照诗的落款“莆田少村黄廷用”去查得知,这个人还不简单呢!他名廷用(1500~1566),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福建莆田城关东里巷人,唐朝御史黄滔的后代,宋朝状元黄公度之十二世孙,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

南岩宫峭壁读碑刻

继续查资料,原来嘉靖三十三年(1554),黄廷用被陶御史弹劾,贬任衡州通判。朝臣皆怜惜他无罪却被迫调离,最后他被调回来任太仆寺寺丞。因为侄儿黄懋官任太仆寺卿,为避嫌,嘉靖三十五年(1556)八月,改任尚宝司丞。十一月升尚宝司少卿。

那么这首1556年六月写的《登武当》,大概是他回京途中经过武当山,此时的他可能已接到调令,或者他已经对被贬之事释然,所以心情比较高兴,又遇见武当山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就诗兴大发吧!

在山之巅,解读一首古诗,与一位古人相遇,感受他的意气风发,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像解开了一个迷,好快乐

这正是行读的美妙所在!且行且读!

丹江口水库的幸存儿




樊阳老师

武当山下玉虚宫,曾作为武当山最大的皇家宫观而闻名。由永乐、嘉靖的四块御碑所构成的碑楼就足可震憾人心。几百年的天灾人祸早已使它面目全非,正门甚至成为铁路的一部分。十几年前恢复大殿等,也只能让人们试窥一角。

武当山最后一站,寻访“治世玄岳”牌坊,俗称玄岳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是由嘉靖皇帝敕建并赐额。原来牌坊在均州城进入武当大山的高处分界。在牌坊前修建了灵官殿、玄都宫、回心庵等建筑,由于丹江口水库,使整个地理形势不复存在。此牌坊意味着武当山地位超越五岳,成为政治引领山岳崇拜阶段。


玉虚宫

万蓓蕾老师

第二天离开武当山的路途上,樊老师就着前一日最后看“治世玄岳”牌坊和遇真宫时,讨论到的因为丹江口水库而淹没的均州古城,由此,讨论了我们对“水利”工程的理解。当时,特别记录下了两个点,希望未来,有机会更详细地做课程:

一个是水利理念的转变:从顺应自然,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一个是和朱棣“北修故宫,南建武当”类似,通过大工程建设确立王朝地位;一个是苏联式工程建设的影响,他们地广人稀,我们50年代的三大水利工程对富庶人口密集之地的影响……

后来,我找到并阅读了《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做“南水北调”工程的专刊,读完以后特别感慨:这样的“跨学科思考”是真正有价值的讨论啊!调水的必要性何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治世玄岳”牌坊

我还和我的导师滕老师小小地讨论了一下,这样庞大的人工工程,可能面临地震、地质灾害威胁,而且各种支流水文资料欠缺导致对洪涝灾害估计不足……此类“工程性”灾害,如果发生自然灾害,那么在能量聚集后突然释放,叠加上工程带来的脆弱性,会极大放大灾害影响。而根据我对灾害管理的了解,我们其实根本没有做过准备,无法应对。

单之蔷在篇首语中说:“我们用中线工程调汉江的水来华北,无非是把汉江流域良好的水环境转移到华北,是以汉江的牺牲为代价的。”后面更是直接问:南水北调能否承起文明的重负?看着密密麻麻的被水库淹没的古墓,这条从远古开始就沟通南北东西的重要通道,多少历史淹没在了水底?读着这些文字,感受到深深的痛心。

玉虚宫合影

供稿|万蓓蕾

排版|王欣然

欢迎关注我们

樊阳人文公益讲坛


樊阳人文公益讲坛
全国模范教师、上海教书育人楷模樊阳创立于1991年,面向上海中学生的公益教育讲坛。通过中西文学文化讲座、读书小组与人文行走,坚持经典阅读和研学实践,开创“行读万里”人文教育学习方式,与其团队先后获全人教育奖、华文领读者大奖等9项全国性奖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