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桂粤行的第五天,也是行程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里,大家既充满不舍,又有着丰富的收获:在顺德永春拳馆切实感受了永春拳的魅力,在清晖园领略岭南园林之风采,在佛山祖庙欣赏明清古建筑艺术精髓和精彩的醒狮表演。
第一站 感受永春拳的魅力
顺德杏坛镇,是著名的永春之乡,77岁高龄的陈绩业师傅在此授业教徒。在他及其传人的演示中,我们也通过自己的体验,更领悟了永春拳所倡的“短桥窄马,轻桥快马”。
朱泽楠(讲坛助教)
谁小时候没有一场功夫梦!但真的见到永春拳传人,扎开马步,冲拳出击,才会发现看来容易做来难。
很喜欢“小念头”这个名字。这套拳人人可以学,动作多是收敛的,轻快的,没有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花哨,可以称为“小”。但人人念头不同,内功不一,打出来感觉就千人千法。其小孙子打了一套,陈师傅说太快了,起初不觉得,看陈师傅打了一遍,才真的感觉到什么叫蕴快于慢,干脆利落。下午在祖庙又看到了叶问打同一套拳的影像,又是另一番气韵,有岳峙渊渟之感。
李杏莉(共同体-河南洛阳)
永春拳源自登封少林,是福建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至善禅师所创的一种集少林内家拳法和少林各大门派武术精华于一身的拳术。在这里,中华传统武术得到了发扬光大,反观中原,习武之风反而没有这么盛。登封少林寺武校众多,本地人其实不多。学校也曾经把武术引入课堂,但效果不尽人意,终究还是观念问题。怎样把中华传统武术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强身健体,强健体魄,丰富中原文化内涵,内地需要学习。
郑炜(讲坛助教)
今天早上,驱车前往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拜师学艺”,见到了永春拳的传承人陈继业师傅。陈师傅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尤其是在打拳的时候,目光之敏锐让“炯炯有神”有了具象。老爷子脚步腾挪轻盈,手掌翻飞迅速,尤其是两人对抗演练时的攻防一体一气呵成,让最初觉得蛮好笑的功夫一下子就崭露出其杀伤力并不可小觑。
陈师傅年轻时是企业家,退休后开始开武馆办培训班,努力把永春拳传承给子孙后辈。为我们演绎拳法的小男孩就是他的小孙子,用木桩人练习的时候,手速之快、下手之重,把木桩人打得哐哐作响。在小男孩展示拳法和器械的时候,时不时有精彩发挥,围观的我们鼓掌喝彩,每每这时候,他会忍不住得意咧嘴一笑,又尽力尽快收住表情,继续后面的招式,十分可爱。
在观察陈师傅的拳法时,缓慢的运拳和迅速的出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思考快慢之间、松弛与紧张之间微妙的平衡与转化绝不仅仅局限在打拳这一件事情上。
管立勤(上海)
行程最后一天的上午是顺德永春拳的体验项目。接待我们的是陈华顺创立顺德“永春拳”的第四代传人陈绩业,李小龙是他师叔。陈师傅打了两套咏春拳,动作干净利落。想起书法老师让我们画圈,转动手腕,练习动作的连贯性,用笔快慢加剧字的势能以求美感协调。书法的快慢法度的严谨错落就像永春拳的动作,攻防结合策略“连消带打”。不单纯追求进攻,在攻守之间取得平衡,近距离互战中也能有效地应对对方。
后得知和陈师傅同辈的叶问练功之余修心习字。其中一幅字写道:“尽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施恩休望报,回首但看尔儿孙。立身树为模,根稳何妨枝叶动;处事钱作样,外方还要内边圆。”这两句话把为人处事既讲原则又不乏灵活和圆通性,树的根叶与铜钱的样式作比较,看过电影《叶问》也许能理解到这个层面。
第二站 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佛山市顺德,是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园林建筑,岭南四大园林之一。园名取自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清晖娱人,若稚子之见亲媚也”,以示建筑之雅致,风景之宜人。
刘尧(讲坛助教)
岭南代表建筑的“清晖园”是这次行程为数不多人很闹与密的行程点。院内的精致整体风格偏向“繁密”,不同于苏州园林的疏密有致,这里很少留白。喷溅的水花,嶙峋的假山这样“清”的淡的景搭配上绮丽的窗户、盛放的红花、雕花的窗户这样亮的景,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还在园里欣赏了一会醒狮的表演,震天的锣鼓声如果出现在苏州的园林,似乎会破坏了园林的“秀美安静”,在这里反而添了几分热闹和生机。
黄宁莺(共同体-福建福州)
佛山清晖园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在建国后先后经过两次扩建,但逛起来完全没有割裂感,十分和谐。岭南园林浓郁热烈,与江南园林的清雅纤秀很不一样。园林面积不大,在空间的设计上非常紧凑,且常常以建筑作为墙体的一部分。园里既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展现,也能看到许多西洋装饰,比如各种玻璃、拱券等。体现了广州地区在清朝时作为对外开放的商埠,确实是得风气之先的。
申容(共同体-云南昆明)
初进入清晖园,你会以为自己到了苏州园林,当然它的规模要比苏州园林小的多,厅堂池廊亭台楼榭却一样不少。在这里,曲尽通幽,别有意趣,一下子看到了很多:树与石,花与叶,水与山,中与西,大与小,虚与实,动与静,浓与淡,疏与密,光与暗,直线与弧度,方正与变化……所有相反相成的美学概念几乎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那些花窗:有古诗,有家训,有中国故事里的传统经典场景,还有体现西方美学概念的几何图案。色彩的绚烂与明清岭南建筑中常见的雕梁画栋有着明显的呼应。
第三站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又名北帝庙、灵应祠,是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群体,与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建筑三大瑰宝。
罗慧萍(共同体-贵州贞丰)
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佛山祖庙,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的见证。我们仔细看到在许多雕刻中都有中原文化的故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诸如《荆轲刺秦王》、《曹操大宴铜雀台》、《八仙过海》等等。而船形屋脊和直角的龙型又特别有地方特色。我在园内看到有一块唐贞观时记载“佛山”之名的石雕残碑,镶嵌在长长的墙内,字迹十分模糊,文中说的是“佛山”即“存佛之山” ,这大概就是“佛山”地名的由来。这些建筑跟悦城龙母庙大致一样,最大的看点是砖雕、灰雕、木雕、石雕、铁铸、铜铸、陶制各种艺术精品集于一身,做得十分精致和生动。这是佛山手工业和民间工艺的瑰宝,祖庙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万蓓蕾(讲坛助教)
佛山,没落的明清四大名镇,手工业和商贸发达,这一点和传统农业社会很不一样。而佛山祖庙,又是岭南建筑那种繁复的建筑雕饰。学习了一下灰塑、石湾陶瓷的历史,感觉到岭南人对“热闹”的向往。
看了博物馆,才明白了为啥有忠义之匾。因为明朝黄萧养起义,佛山全力抗击……在上午的杏坛镇古朗村,就看到有一个收殓无名白骨的古塚,也说相传是黄萧养之乱所致。——一个甚至之前不曾听说过的人,对当地的影响甚大。
就瞄到了一眼醒狮表演,的确有种神似在。不过,有点好奇舞狮的起源,中国连狮子都没有,为何这会成为世界上所认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看到白居易有首诗:“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说明还是从西域传来的。不过,大规模普及要到明清了吧,而伴随着广东人的出洋,更多外国人见识了这种“热闹”的节庆。
刘勇(共同体-江苏苏州)
佛山早在唐宋年间便以对外贸易文明于世,明清之际更是成为当时的四镇之首。没想到的是,佛山居然会以铁锅闻名于世。佛山祖庙内的铁锅便是昔日辉煌的见证。佛山祖庙不仅仅是佛山民间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庙内的陶塑、砖雕、木雕叹为观止,它居然也是官方以新的基层组织形式取代之前的部族形式的起点。佛山因大量资源和便捷的水网而兴起,却因广州体系而衰落,让人叹息。好在起起落落中还是打开了国门,佛山终究没有辜负它的区位优势。
刘显(共同体-广东陆河)
在顺德,传统的武术依旧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其实是我最喜欢广东的地方,无论是中医药,武术,舞龙舞狮,宗祠文化……这里的人几乎都不用非此即彼的思维去看待它们,传统和现代在这里交融,体现出老一辈广府人包容共济的精神。如今,这样的地方却是不多了。
供稿 | 讲坛老师
排版 | 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