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渗透率66.9%,而2019年同期这一数值为37.4%,5年时间,中国乘用车成为主流。
而新能源汽车是那个总引擎。
大约15年前,中国刚刚通过全新汽车工业发展战略。一位塔斯社记者参加完北京车展,从北京飞往莫斯科途中,在笔记本电脑没电之前,他这样记录到:中国汽车行业承认了这样的事实,在内燃机汽车方面已经机会很小,而新能源汽车是全新赛道,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当时的提法叫弯道超车,现在更准群的叫“换道超车”。
中国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如果一辆车卖得不好,没关系,快速改变设计、改款等等,速度之快让消费者和合资企业感到惊讶。今天的欧洲人和美国人都无法承受这样的工作速度。
高效之下,也带来萝卜快了不洗泥式的粗糙,并非每款产品都是精品。
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但目前真正盈利的新能源企业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能源汽车集中度还不够高,未来的市场竞争还会更激烈。
过去一段时间,多数企业采取完善产品矩阵,以产品数量带销量验证爆款的方式发展新能源。整体上,效率并不高,目前在售的近300款新能源汽车中,真正在各自细分领域爆款的并不多。根据行业协会发布的零售数据,目前月销量1000辆以下的162款,1000-3000辆54款,3000-5000辆33款,5000辆以上54款,万辆以上28款。
这28款车型主要集中在比亚迪、五菱宏光、理想、特斯拉、问界、长安Lumin、小米SU7、埃安、问界、吉利银河这10个品牌。
如果按月销万辆以上算爆款来看,近300款新能源车,仅有10个品牌,28款产品达标。
5年前,消费者熟知的新能源品牌还不算多,目前,这10个具有月销上万辆车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性认知,并逐步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那些持续推产品,却一直打造不出爆款的企业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而事实上,这些企业多数不具备打造爆款的能力,频发产品只能让其变得效率越来越低,最后把企业拖垮。
如成立4年的上汽智己,以平均一年一款车的速度推进产品布局,目前在售四款产品月销量表现:智己L6约3000辆,智己LS6约2000辆,智己LS7约300辆,智己L7百辆以下;成立6年的北汽极狐目前在售5款车型,今年8月份总计销售冲破万辆,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目前至少有两款车型月销在100辆左右。
但也有另辟蹊径,以少打多闯出新路的案例。目前已经实现盈利的理想汽车,其最初集中资源打造一款车型,最终引爆细分市场,找到了做对一款车诸多密码的大部分,当下,理想汽车的做法越来越具现实意义。
从今年上半年多数吃紧的车企的财报来看,如何减小失血,甚至如何活下去,是很多企业要解决的紧要问题。但对于那些一直做不对、卖不好产品的企业,恐怕仅从产品和技术上找问题已经不足够了。
像赛力斯那样靠华为赋能活下去,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华为又能带活几家呢?
很多企业撒出去的产品,一些已逐渐退出市场,一些采取重回锅推年款的方式自救,但被救活的概率已微乎其微。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大年已经暂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