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李彦宏都是中间商,极越哪有成功概率!

汽车   2024-12-20 20:09   北京  

极越汽车的失败到底是谁的错?


很多事情分析起来,就越来越觉得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

汽车行业再好赚钱,也没到两家企业把商业模式商量个大概,就可以愉快地数钞票的程度。

极越的投资者,一个是汽车领域久经沙场,仅国外并购就有数起,阅人、阅商业模式无数的吉利集团掌门李书福,另一个是互联网领域大咖,看过太多企业起落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正常来讲,他们携手做事,成功的概率是极大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极越汽车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百度想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智舱和智驾方面有所作为,吉利集团想让自己的平台和制造利用率更高,简单来讲,都是想通过极越汽车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

极越汽车倒闭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百度和吉利都不想投钱了。

而归根结底是商业模式的失败。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极越汽车运营模式,另一层是市场需求。

极越大股东是百度,负责座舱、智驾及公司日常运营;而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及制造由吉利负责。

一辆20万元的车,百度提供的座舱和智驾驶系统成本在2-3万元之间,而其余大部分来自吉利,这也意味着,占股较小的吉利,将从极越汽车获得更大的资金流水,毛利空间也更大。

吉利也有自己的座舱和智驾体系,百度提供的智能化方案成本是透明的,但复杂的汽车供应链及制造成本摊销,百度是没有能力搞清楚的。

坊间曾传,今年7月,李书福和李彦宏曾密谈后续投资极越问题。当时百度承诺投资30亿元,同时想在3年内通过智舱和智驾的关联交易,收回这笔投资,但销售并未实现开门红的极越,最终让李彦宏打了退堂鼓,本就不想大额跟投的吉利,自然只能坐等收场了。

另外一个层面,市场需要极越汽车吗?

新能源汽车由于二手车折旧率高,本就没有建立很高的产品价值,加之产品同质化严重。全新品牌没有足够的烧钱能力且有干到底的决心,仅仅靠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是走不远的。

像极越这样月销量四位数,甚至更低的新能源汽车一抓一大把。背后的资方和老板大多是除了造车无路可走的。

李彦宏不一样,他控制的百度仍然有丰厚利润,极越汽车不成,他有路可退。

极越汽车从董事长到CEO都是职业经理人,李彦宏并不像雷军那样直接下场管理,这样的模式恐怕从开始就注定了今天的结果。

目前来看,华为不造车只为汽车产业赋能,在整车制造成面没有资本注入,这样的商业路径是有先见之明的。华为是为解决行业问题而来,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成就赛力斯等众多车企,而百度不能。

极越汽车更像是吉利和百度的中间商,两个资方各自赚钱的工具。这样的模式之下,极越汽车无论如何是没有成本优势的。在车价无比内卷的当下,它没有活路。

李彦宏没有把大部分精力花在造车这件事上,李书福为什么相信这样的模式,而且在这个项目上投了钱,是很难被人理解的。

李书福对科技有天生的喜好,早年的互联网大佬都是他的座上宾,目前与网易丁磊、sohu张朝阳还经常保持互动。

李书福和李彦宏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这里穿插一个小插曲,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百度百科是没有收录李书福个人信息的。

李书福对科技的追逐,也体现在行动上。几年前他对科技型公司投资是不遗余力的,布局了卫星、飞行汽车、手机等众多领域,与富士康、Waymo、Mobileye等众多科技型公司都有合作。

这也源于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

今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包括11月份领克并入极氪,以及不再跟从百度投资极越,都是目前吉利战略转变的具体行动。

很显然,吉利当初有资本进入极越,是其最大的败笔。代工就做好代工的事,也是一项短期好生意。

而百度下场造车,就要像小米、蔚来、理想那样坚决,创始人亲自下场,而且自己要解决供应链以及资质的问题。

简单地匹配些资源,找个职业经理人,老板就退到幕后数钱,这个逻辑在造车这件事上是行不通的。

极越CEO夏一平已经剖析了自己和极越失败的原因。

不知若干年后,李书福和李彦宏该如何看待这场并不愉快的牵手?

宪深说车
深度 原创 探寻汽车行业规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