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东风、广汽各砸500亿,而国际巨头联手搞研发
汽车
2024-11-22 21:34
北京
今年前三季度,广汽净利润-4.932亿元;上汽、长安净利润分别下滑39.45%和63.78%;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公司经营溢利-5.37亿元。在新能源、智能化还需要持续投入,市场陷入增长瓶颈之时,国有汽车集团在研发、平台,甚至公司层面的整合或已不得不发。吉利在经营向好的情况下,下决心进行全面整合,一定是预见了什么。事实上,不仅是吉利,也不仅是中国车企,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正面临艰难时刻。具有较强吸金能力的BBA,今年三季度报简直是比烂大赛。三季度,宝马、奔驰奥迪营收分别为324.06亿欧元,345.28亿欧元和153.22亿欧元,同比分别下滑15.7%,6.7%和5.5%。三季度,宝马、奔驰净利润分别为4.76亿欧元和17.19亿欧元,奥迪税前利润为1.06亿欧元,同比分别下滑83.8%,54%和91%。与第二季度相比,宝马、奔驰、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下滑了30%、13%和15%。这几乎是自冠状病毒流行以来最糟糕的季度表现。BBA的表现,只是全球汽车产业现状的缩影。一向发展稳健的丰田,受质量问题、运营效率下降、销量下滑影响,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暴跌55%,遭遇两年以来季度利润首度下降。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已有多家车企宣布裁员。其中日产全球裁员9000人,Stellantis美国和西班牙裁员2600人,奥迪德国裁员4500人。裁员也面临诸多难题。不久前,大众汽车宣布德国三家工厂将裁员数万人,随后,这家德国汽车巨头的工人举行了一系列罢工。其中一次发生在奥斯纳布吕克,在IG Metall工会的支持下,共有250人参加。宝马和德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博世的员工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博世也面临着汽车零部件需求不足的问题。据了解,大众汽车管理层与工会的谈判还在继续。目前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的财务困境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包括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欧洲汽车销量下降,以及高企的电动车研发投入等。在销量遇阻、财务吃紧的情况下,国际汽车巨头纷纷举起联合开发大旗。据日媒报道,不久前,日本车企三巨头丰田、本田、日产已达成一项协议,将加强在汽车软件开发领域的合作。三家车企将统一车辆控制系统的标准,涵盖车门、车窗的开合方式及雨刷的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此外,三家车企还考虑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此前,日产、本田和三菱三家汽车制造商宣布将结成新的战略联盟,三方将共同开发汽车软件平台和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并通过分摊研发成本来提升各自竞争力。不仅仅是日本车企间频频携手,国际汽车巨头也是示好声不断:宝马与丰田共同研发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现代与通用联合开发乘用车和商用车,奔驰也宝马共建基础设施等等。理解了国际汽车巨头的各式联合,以解决成本问题,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也就明白了吉利为什么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整合。事实上,在新能源、智能化技术路径已经清晰的大背景下,同一个体系内,针对同一项技术或方向进行重复投资,目前的竞争态势已不支撑。针对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东风2023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500亿元发展新能源;广汽集团近日发布的番禺行动,未来三年同样要投入500亿元;未来5年长安汽车更是要投资2500亿元,新增约1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这还只是同类性质企业的一部分,一汽、上汽、北汽等企业,未来几年都有巨大的研发投资计划。面对本身有巨大盈利能力,且依旧在分摊研发投入成本的国际汽车巨头,中国汽车企业靠什么来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呢?目前的态势下,仅仅靠管理和投入恐怕已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新冠疫情前后,叠加芯片短缺危机,全球汽车供应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脆弱性。此后,每家有能力的公司都在组建、布局自己的电池、软件甚至芯片供应链体系,甚至以高阶智驾为代表的智能化,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灵魂层面。但事实上,这些技术和产品,越成熟,标准化程度越高,差异化也越小。自研与否已不重要,能否构建成本竞争力才是关键。以重投入和重数据投喂的高阶智驾为例,其对规模的要求更甚。销量规模弱小,财务捉襟见肘的企业,在此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恐怕是饮鸩止渴。而目前的现状是,每家企业都在搞全栈自研、搞端到端智驾,在同一赛道喊着各自的遥遥领先。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参与世界汽车工业整合、合作早已开始。包括吉利与雷诺合作打造动力系统、小鹏携手大众开发新车、零跑借力Stellantis开拓欧洲市场、上汽联合奥迪开发全新电动车等等。新形势下,国内、国际企业间类似的整合以及更高层面的协同显然需要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