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概论”课第六章教学安排的基本思路(二)

文摘   教育   2024-02-26 15:07   陕西  
在“新思想概论课”第六章教学安排的基本思路(一)当中,我打破了教材的内容顺序,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作为我本章或本专题教学的第一个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在23版教材之前,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往往较为突出的是生产力维度的内容,重视生产力发展要素和路径本身也属于正常,但是将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因素、特别是生产关系维度的内容淡化或弱讲,作为思政课显然不合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不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核心即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是无法讲清楚这一部分内容的,以至于学生听完我们的课程,好一点儿的对于具体发展生产力的内容有点儿印象,但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作用、对于公有制含义及其形式、对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本质等内容基本上不清楚,包括一些青年思政课教师。所以,这一课必须补上。据第三届思政课教学展示的参赛教师反馈,他现场讲授抽取到的题目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或背景,要讲好这样的问题还是有困难的;二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所有制、分配制度一道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在突出传统内容的“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要推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必须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不过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放置在教材或课程中就好像“压缩饼干”,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无论是哪一部分都无法展开讲,尤其是这三个部分在教学中也是难点,既涉及到理论问题,又牵扯大量的实践问题难以回答。但这些内容却是我们作为思政课教师最为基本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讲好思政课不容易的具体体现。
今天和大家分享和交流的是第六章当中必须讲授的核心问题即“新发展理念”问题。这不仅仅是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更是我们发展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础和关键。从教材本身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来看,讲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部分内容,必然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回顾“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二是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三是“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第一,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应当全面系统了解“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要讲清新发展理念,就需要将我们教师的思维和关注点拉回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当时的基本判断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而做出这样的判断依据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里面的关键词是要弄明白“经济新常态”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关系。这里面包含着较为专业的经济学知识背景和理论分析能力,讲好这一部分不容易。只有弄清楚这一大背景,才能带出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背景。
我们以前讲到发展,也意识到了只有速度、数量是不行的,也开始强调效益和质量;但是,之前所强调的“发展重视质量”于今天所强调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前者是在与发展相关的多重指标中,质量只是其中之一,并没有形成核心和关键;而后者表明发展的关键主要以高质量来衡量,这其中的转折点就在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特别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时,我们的发展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即新发展阶段、也就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就是教材中所描述的“发展速度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
顺便加一点内容:说到阶段问题,学生往往把“初级阶段”、“新发展阶段”包括新时代容易混淆。过去我们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初步不成熟不发展的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初建开始,原计划大致上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即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21年开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先预计初级阶段任务即到2050年要实现的目标,目前估计到2035年就可以实现,也就是说从2021年至2035年应当对应的是新发展阶段,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前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还没有完成但却明显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的阶段。我个人的理解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也分为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而新发展阶段则明显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高级阶段,但没有跳出初级阶段。因此,在新发展阶段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将发生重大变化,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第二,思政课教师在讲授之前必须全面系统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价值。正如教材所讲的,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将发展质量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长期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理念有时候比发展的行动更加重要,忽视发展理念或者是在错误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发展速度再快也是不合理的、甚至是畸形的发展。所以,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发展逻辑应当是:“发展理念”——“任务目标”——“具体举措”
我本人在各种听课的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竞赛的选题方面,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热门的题目。但是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的教师把讲授内容的发力点放在了对新发展理念内涵的解释和论证上了,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用大量的例证在注解,却没有搞清楚在之前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讲新发展理念(应该是五要素的综合而不是各个独立的内容)。
因此,在讲授新发展理念的时候,应当以系统的思维、按照系统的理论体系来理解和讲授,既要讲清楚“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每一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具体的作用,更要紧紧围绕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发展的目的(对应的共享)、发展的动力(对应的创新)、发展的方式(对应的绿色)和发展的路径(对应的开放)来阐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的政治问题,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对于关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剩下的只是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了。
第三,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落脚点放在“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关系上。思想或理论的价值就在于指导实践,前面着力讲了那么多关于对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科学内涵的理解,事实上都是为落实高质量发展做铺垫的。正如教材第一节第三目引言中所讲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的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教材在这里明确了讲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即“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首先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上,重点解决学生包括一些思政课教师不能系统认识和讲授新发展理念的问题。因为,新发展理念最终要落脚到发展上,也就是只有实现了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以协调发展为内生特点、以绿色发展为普遍形态、以开放发展为根本路径、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就是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至于如何去论证和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请参看教材。
其次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上,重点提升学生包括一些思政课教师对于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认识不足的问题。只有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过去的发展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主要是“数量上的满足问题”,现在的发展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上的匹配问题”。
再次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教材上所提到的举措都没有问题。从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角度看,可以借鉴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创新发展,更是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的具体落实,需要查阅和学习大量的材料。
当然,讲到经济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都涉及到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如果还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做基础的话,就不要贸然地引出新的概念。思政课首要的是要讲准确,然后才是深度与温度的问题。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