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毛概”课程应当怎么上(四)

文摘   教育   2024-03-02 22:49   陕西  
自己讲思政课已经三十多年了,因课程本身的定位和属性决定了思政课不是一般的难讲,加之本人的能力水平有限,从来不敢看狂言“这课好讲”和认为自己的课讲的还不错,但是,几十年来,不论是过去的逆境、还是今天的顺境条件下,认真对待学生、认真对待教学、保持对讲台的敬畏之心一直没有改变。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备好课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教学(我被家人讥讽嗓门太大,与一两个人说话和给一两百人上课是一样的)。今天推文是想将导论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给大家梳理一下,但前提是得读教材。下面的几张图是我在“毛概论”教材的另一本书上做的学习注释,和上一篇的推文中的图有所不同,从表面上看,导论部分我至少读过两遍,其实何止两遍呢?起初我和大家对于教材的认知差不多,嘴上不讲、心里面也没认为好在何处,其他教材也是一样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学习,学习的遍数越多、读得越仔细,慢慢才发现是自己的“格局小了”。因此我劝那些不看教材的或看不上教材的人,在贬低它的时候自己先把教材读几遍再来发言。

我前面反反复复强调“导论”部分在“毛概论”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章节,其意义和价值甚至超过了后面的具体章节。导论部分在教学中从知识点的层面涉及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当然对于思政课来讲,不存在孤立的知识点,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与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分不开的):
第一,破题。从本章的题目直截了当地就可以判断出导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一定是这样几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形成背景、历史进程、理论成果等。这就是导论的主要或重要内容。包括我们一些教师参加思政课竞赛,但凡涉及到导论部分,选题一定是围绕着上述内容而选择并展开的。谈不到这些问题,不论是教学还是竞赛,都是“跑偏了”!
第二,序言。在导论的序言部分,其实包含有四层基本的含义:一是思想理论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凸显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专门讲授这段话);三是讲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改变了中国);四是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五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
第三,提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这一目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建党一百年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主要的内容要点包括:一是对于中华民族的曾经的“辉煌”和后来的“三蒙”的概括描述;二是讲对于民族复兴的艰难探索,最终得出迫切需要的是思想(器件不如人——技术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思想不如人);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既要讲十月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作用(一声炮响),但千万不要忘记十月革命之前对于出路的探索,因为这种探索体现了历史的自觉、主动。以上这三个问题对于本科院校来讲是不需要“大讲特讲”,只需要一笔带过,因为只要一细讲,就必然带有“纲要课”的影子,重复性讲授明显,高职院校的教师酌情处理。四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和生根发芽的问题,这里面如果要讲的话,就要围绕着“两个结合”与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问题(对于这方面基础不牢的教师,最好读一读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历史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右三左”、主要是王明的教条主义路线的清算);五是关于时代化的问题。教材的P3-4的三段内容,是导论部分的核心,前面都是基础和铺垫,对于这一点而言,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当有明确的政治意识。而这一部分突出了中国化与时代化是一体的;同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既是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发展的需要);而要讲好这一部分,一定要求“史”的背景,但不能讲成了史。
第四,内涵在教材的第二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部分,是这次导论部分修订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属于基本的和重点的问题。这里面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标题下的第一段内容,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给予了科学的定义;二是从毛泽东的一段论述中所强调的“解决中国问题”(差不多对应的是中国化)和“创造些新东西”(实则对应的是时代化),特别是教材中引申出来的三层含义,也是讲授中的重点(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发展赋予新内容和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等)。讲授内涵最终的目的千万不要忘记明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机械化),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庸俗化),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根本要做到“两个结合”。
第五,进程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不能回避历史进程的问题,因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更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一部分内容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是不可能讲得过细的。这里面的基本把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也就是我们党的百年历史进行科学的分阶段,这里面分段的依据和对于几种理论成果及其形态的定性,主要是参考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教材上这部分内容与“决议”基本上是完全吻合的)。如果说前面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涵”的最终落笔之处就是“两个结合”的话,那么,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的落脚点一定要回到“两个行”上。
第六,成果。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这一问题上:一是相对比较好讲的是理论成果的形式。主要按照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内容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导论中有这个意识但不需要展开;二是讲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里面主要讲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种理论形态)的关系,主要是凸显“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三是需要强调的就是四种理论形态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大修订的党章中也明确清楚的强调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有网友问我如何理解和讲好这种关系,我个人的学习理解就是之前我所强调的“突出一个体系、凸显不同的形态”,这里面的一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认为,几种不同的理论形态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体系,关键在于有“共同点”,这个“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认识,这一点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二十大历次会议的“报告”及其“关键词”就可以反映。至于如何讲四种理论形态的“不同”时,我在讲授的时候主要是从时代背景和所要回答的理论主题的不同回答讲起;即使是共同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从不同的状态讲起: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创与探索、丰富与发展,再到体系化与完善三个不同的历史地位来加以区分,最终落脚在教材P12第二段的结论上。
教材上第五目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就是两个问题:一是课程的基本要求;二是学好课程的方法。
至此,在下一周我正式开始上课及开展其他工作之前,将如何讲好“毛概论”的导论部分分享完毕。以上只是个人的学习理解,肯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共同交流的目的基础上批评指正!我的公众号评论区多数都是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只有极其个别的观点较为偏激,这是不符合网络管理要求的,我也只好将个别人踢出去了!

老夏说课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夏永林,作为从教30年的教师,十分关注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定该平台主要是便于学生学习和将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别人分享,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