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概论”课第六章教学安排的基本思路(三)
文摘
教育
2024-03-06 15:52
陕西
“新思想概论课”的第六章的的确确属于“巨无霸”,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多,而且还渗透着许许多多的新概念,值得大家认真去研究。
第六章的内容从总的角度看,除了前面所推出的两部分内容之外,还包括“第三节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第四节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我本人在教学中,将这一章的重点放在了前两节,后面这两节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一笔带过,尤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两个部分基本上属于在新思想指导下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且内容较为专业,属于宏大叙事不仅不好讲,而且学生学起来也不容易把握。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教材,找一两个视频推荐给学生看,学生如果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也就是说,不在课堂上讲得过细,并不代表可以任意删掉任何一部分内容。
所以,今天用较为简单的篇幅,将第六章最后两个部分的内容作以解析,以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在教材第六章开篇有关本章教学要点总共有四个,前三个主要集中在前两节,也就是我们之前所强调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和“基本经济制度”,这三个要点恰恰也是我们强调的教学重点;而第四个教学要点便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点说明白。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发展过程中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一道,共同构成发展的“三件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理解起来还是比较难的。新发展理念其实是非常专业的概念,在我的印象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描述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路径时曾经提到过的一种发展的格局,即“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格局。“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思路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一度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当年所说的“两头在外”,主要是指原料进口、国内生产,销售出口,把生产经营的两头(原材料、销售市场)放到国际市场上去,这样可以解决沿海地区与内地争原料、争市场的尖锐矛盾。很多国内外贸企业的“第一桶金”均来自于“两头在外”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对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的发展后渐渐发现,在相关行业的利益链条中,中国企业只是一个打工者,丰厚的利润被前面的研发和后面的销售拿走了,生产始终处于低端状态,俗称“微笑曲线”。特别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国际金融危机使“两头在外”瞬间转变为“双重夹击”,经济风险陡然加剧。因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发展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面对严重的外部危机冲击,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讲好新发展格局,请大家认真学习一篇讲话,就是发表在2023年4月15日《求是》杂志上的文章《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主要内容刊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上,围绕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的认识,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探讨着力破解主要矛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措施所进行的讲话精神。其实,思政课课堂上讲授专业性极强的经济学专门知识,对于学生和没有经济学背景的思政课教师而言都是比较困难的。同时,我们讲的并不是专业课,不需要讲得那么专业和精致。我们只需要讲清楚“新发展格局”主要强调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澄清对于新发展格局认识的误区,提高对于我国以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发展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认同和自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为题发表讲话中首次提出的。当时就有外媒评价,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抉择。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开放与扩大内需的相互关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改革开放、特别我国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利用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这对于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各国内倾倾向明显上升,使得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和严重的不确定性。在依靠原有的发展模式与方式困难加剧且风险加大。因此,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适应当前应对疫情冲击、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国经济的优势就在于其内部可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我们强调坚定扩大内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 权宜之计。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 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 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 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的,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 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明确的是,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 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 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要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针对全国而言的, 不能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 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等有机衔接起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至于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其举措,我个人认为由于受专业的影响和教学课时的限制,我们无法讲得那么细;或者在教学中面向经济类院校、专业的学生讲授时可以酌情处理讲课的内容。
关于第四节内容,我基本上倾向于学生自学为主!至此,“新思想概论”第六章的教学内容理解与处理分享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