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电影院里看徐浩峰(徐导的本名)的电影是一件荣幸的事。
徐浩峰同名小说《师父》《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踪迹》改编的电影都是我在方寸之间看完的,有点遗憾。
选了家门口的电影院,片子开始前,厅门被吱呀推开,以为是同好,无奈黑暗里,女声朝对讲机说:“四号厅有人。”
大屏亮了。
头一回把民国武侠片看出鬼片的感觉。
我尤其喜欢《师父》,特别喜欢《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踪迹》也很好看。《师父》在民间的受众面很广。主演是廖凡,有句话讲得经典:“廖凡主演的电影会有差的吗?”目前,如是说。
《箭士柳白猿》很有徐浩峰自己的味道,把小说的文学味道拍出来了。听讲《刀背藏身》拍完了,一直没有上映是很可惜的事。
《诗眼倦天涯》《入型入格》也都拍摄成了电影,目前还没有上映,也用了名角。两部的小说我都拜读过,《入型入格》读了三遍,非要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规矩多的人世间,把事情办得漂亮(代价是父亲和弟弟的性命),如题名。《诗眼倦天涯》的小说读起来不求甚解,题名出自元人张可久填的曲:“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这上半阕前两句奠定基调,接着举了孔林、东吴宫城及楚人宗庙三个兴衰的例子。孔林和楚庙我不大清楚,东吴宫城的枯藤蔓草我是经历过的,手臂和腿上至今还留下浅浅的疤痕。上半阕只有“诗眼”二字难解。大部分出版物和诗词网站上解作“诗人的眼睛”,我认为不妥帖,离意思还差一点,具体怎么解,以后再说吧。
似乎题外话说了很多,来说说正主——《门前宝地》。
《门前宝地》原是短篇小说,外界有评论说改拍作电影,会显得人物纵深不够,诚然,所以《门前宝地》在徐浩峰导演的电影作品里要退居末座。
《门前宝地》讲诉了在规矩时代里的一场场算计。大师兄齐铨算计了传统武行,却忠于“门前一百米”的理念,企图把武行做新做大。师弟沈岸算计了大师兄齐铨,请发小贵樱做局,诱骗大师兄用本不擅长的刀比武。此外,还有一场场算计,不赘语。
电影《门前宝地》的设定上面和《师父》重合,没有突破《师父》。《师父》是民国背景,新旧之间的冲突,主角咏春的陈识要北上,把“咏春”一南方小拳种在北方做大了,为了报答师门恩情。陈识的行为在传统的北方武林,属于“离经叛道”。《门前宝地》也是民国背景,主要角色之一的齐铨有南下走江湖的经历,是师门的大弟子,接了师父的武馆后,破坏武行规矩,把师门武功传给外国人,收混混做徒弟,破坏了师门的历史规矩,自然也是“离经叛道”,不过这一次“离经叛道”是反派。
我个人认为有一处重合并不妥当。电影《师父》的后半段有一段极其精彩的巷战,陈识用咏春八斩刀大破天津武行的十八般兵器,为人称赞,是原著小说没有的。其实,如果以徐浩峰的笔法描写连续十余场的兵械打斗,让不懂武术的观众品读,难免是赘笔。在影视作品里展现,观感就十分舒服了,好感度高,甚至有好事者过度解读巷战参与人物,认为其中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残疾武师(使鸳鸯钺者)是上一个试图打破天津武行规矩的人,失败了,残疾是天津武行对他的惩罚。电影《门前宝地》里主角沈岸(向佐饰)在近结尾也有一大段打斗戏,是与大师兄齐铨及其喽啰的最终对决,这段是原著里原文内容的扩充展现。就情节设计上,很遗憾并没有超过《师父》,或许简化掉是个更好的选择。另,混混头子本已经被大师兄收编,为报答一次主角沈岸的恩情反水,接着被枪手击毙的情节稍显不自然。
不过重合之外,更多的是小说情节上的精彩纷呈。
《师父》的主角陈识人气很高,逃离天津,流落香港。他与“名声不佳”的妻子赵国卉之间是否另有后续?许多观众很关心。徐浩峰近期的小说《四天麻将》《骂大门》《时髦灰姑娘》里皆涉及“陈识”,其中《骂大门》里提到“陈识回广东见妻儿”,妻是不是赵国卉呢?
《门前宝地》的主角沈岸和大师哥齐铨大战之后,被武行耄耋放逐。沈岸的惩罚是离开天津三年。结尾交代了,三年后沈岸回到天津,在邮局工作,提到“毕加索”,浪漫结尾。《门前宝地》的故事大概也落下帷幕。此外,有影评家认为《门前宝地》《师父》里的武行头面人物皆是女性,有设定重合。实际上,《师父》里武行的头面人物邹馆长是武行原头牌的遗孀,武功之外是心机。《门前宝地》武行的头面人物是政客、女大学生,符合她角色的描述是“维稳”。
最后再谈一谈《门前宝地》这个名字。武行的开始,武行人自觉维持门前一百米街面上的安宁,有事要管。电影里大师兄齐铨说,他师父沈父把一百米扩成两条街面,西方的介入,武行衰微,他自问能走多远。有了梁羽生、金庸、古龙......远远不止当初的两条“街面”,地球仪转了面。
编者闲注:本文开篇的作者照片摄于2016年,八年后,向佐在电影《门前宝地》中对该手势做出致敬,遂风靡网络,引发全民争相模仿。
Since Oct 9, 2015
投稿邮箱:hateful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