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的是时间|读书、写作、喝茶、见人

文摘   文化   2024-10-02 23:07   上海  

文|Luca Zhang 

对于不让写作成为自己习惯的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身边居然还有人在写,并且写作水平远不如自己。当然,从不阅读的人不用去理解:阅读是日常生活中,应然而然的美好。


"专注力"是一个人做事的基础,"洞察力"是一个人成事的前提。对于没躺平的成年人而言,也许还有一种奢侈,就是在自己每天重复的习惯里,不断地遇见美好。


躬身入局"内容工作室"后,每天清晨醒来,我就得思考怎样的价值观值得言说和传播,怎样的方法论可以帮助他人遇见美好,怎样的短视频更容易实现"自传播"。


生活方式是一种不断重复的习惯。不管是空间场景还是家居产品,必经岁月的陈化,特定的地点,使用的痕迹,内心的对话,滋养出某种"羁绊",诗意方能在其中。



《非必要阅读》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本书,开始仅仅是书名吸引我,反正在微信读书,翻开就看。如果早知道辛波斯卡的大师身份,说不定我就敬而远之,绕道而行了。


我一口气读了50页,不求甚解的感觉真好。文学家的作品就是文学家的作品,在这里,不用思考什么是底层逻辑,放飞想象力,感受诗意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了。


五分钟前,有位年轻人问我读什么书好,我不假思索地转发了《非必要阅读》,也顺便附上了这篇还没写完的文章。顺便提一句,微信收藏夹里的笔记,非常适合写随笔。


读书,不必是为了学习,完全可以像散步,没有目的地也是可以的。不太容易进入阅读状态,就换一本动词多过形容词,细节多过概念和逻辑的文学作品,诗歌也不错。



写作,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事了,当然你不是微信用户另当别论。其实只要你能说半分钟的语音,转化成文字,刪了语气词,至少60个字,足够变成一个段落了。


四个段落就能说明白一个概念,算做一个小节好了。多少小节可以构成一篇文章呢?6个小节左右,1500字比较适合屏读,每小节插一张图片,重读时比较容易找。


好奇心强的人通常也是分心者,爱德华·哈洛韦尔有好几本写给分心者的书。《分心的优势》和《写给分心者的生活指南》都值得一读,其中任选一本就够了。


"专注力"是一个人做事的基础,聚焦到一个单词是困难的,聚焦到一个主题是容易的。随便拿张纸,一堆关键词构成"词云图",布局谋篇不必刻意,屏读的人不在意。


喝茶,是无所事事时让自己不无聊的好办法。如果你可以在工作空间置备普洱茶具,估计你是高端服务业的高端从业者。独自品饮,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领导风范。


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形,最好是有一个光线明亮的空间,有自然风轻轻拂面,那就更奢侈了。日常喝茶,其实不必强求茶的珍贵,既不看书也不看手机就是品位。


"凡是有松弛感的人,一定有强大的心理建设,一定有多少紧张的积累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建设,是从松弛到松弛,那他的松弛感肯定是装的。"


"松驰感"如何才能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常态呢?我有的是时间。我不是鲁迅,更无意以天才自居,所以不会苛求自己: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松弛感,其实是面对世界的底气。既有专业经验又有社交经验,还有极好口才,称之为复合优势。同时横跨多条赛道、拥有多重技能,谁的优势就会被无限放大。


如果你发现了拥有以上特质的人。就应该一见再见,用心对待,即使他现在的状态并不理想。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大有可能指的就是这种离成大事仅一步之遥的人。


个人魅力的核心是自信,一个人的自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条件的自信,另一种是无条件的自信。有条件的自信,来自工具价值;无条件的自信,来自意义价值。


意义价值是纯粹从内心要求出发,顺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和完成某些事情来达到目的,注重的是过程和内心感受,而不是结果。文化信念是他的方向感和内驱力。



点击阅读原文  加加微信

全案轻咨询
此时此刻,只做自己。能遇见热爱生活且有人文气质的客户更是莫大的幸运。其实每个人最美的东西说不定早在心里,我的工作不过把它解放出来而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