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uca Zhang
"自我"可以是平替的,也可以是原创的。对"爹味"的言辞保持足够距离,一味追随自己的好奇心,接受网而不红的状态,决不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才是年轻人当下的选择。
什么是"爹味"?网络用词,意思是指就是这个人有一种老父亲的味道,不管是从外形,还是从内在,都是充满着一种父爱的男人。这种感觉就可以称之为"爹味"。
还有一种意思就是略带贬义了,专门去讽刺一些男人的:整天都是想当别人爸爸的,各种教育别人,什么都不了解,就给别人各种建议。这种人给大家感觉就是:心智窄化。
几天前我的老朋友孔翔再次重申了一个观点:任何需要"坚持"的事情都因为一个"坚"透着某种苦味儿,带着结果导向的功利性,对短暂的人生而言,持得越久越失败。
三十年前我就知道,孔翔这个年轻人会一直在实现自我的路上,很难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他不愿放下影响成功的性格特质:不重结果,大胆敢言,决不忍辱负重。
当下拥有这种气质的人大多是80后和90后,坚决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坚决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宁可浪费十年以上的时间,也要去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这本书是微信读书排名前50的读本,我逐字逐句细读起来,不仅读透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也感受和我同读本书的年轻人,一起面对这个问题: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时代变迁越来越不可预测,但机遇的底层逻辑从来如此:年轻人如何实现自我。影响一个人决策的因素,主要是三个层面:信息环境、心智模式、价值观念。
未来的消费大趋势是什么呢?意愿经济时代。所谓意愿经济,其实是对"定位理论"的反思和颠覆,不是要抢占客户心智,而且用心倾听潜在客户欲罢不能的需求。
目前的家居消费市场有两大阵营:其一是老同志心心念念的"家族传承";其二是年轻人发自内心的"拒绝爹味"。产品存在的当下意义是表达:我是谁,以及我不是谁。
年轻人如何理解"做自己"?本质是不想做小孩,也不想当爹妈。即使步入婚姻,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活在自己的阴影里,个性化是产品与产品不同,个体化是人与人不同。
不同于现代社会极力追求同一性和标准化,晚现代社会背道而驰,致力于制造差异性,追求文化、情感力量、内在厚度、个性化、与众不同,一言蔽之,即独异性。
"独异性"指的就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也就是那种不可置换、不可比较的东西,与现代的"普适性"相对。晚现代社会文化主义成为前景,理性主义退居幕后。
独异性的体现:叙事化、审美化、伦理化、创意化、乐趣化。晚现代社会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战胜了短缺和无序,从对功能性的追求转向对情感价值和文化的追求,由此造成的则是独异品的过度生产。
这意味着晚现代鼓励各种各样的兴趣、生活方式和个性,但不是每个产出都能成为独异品,就算其具有独异性也会因为注意力的短缺不被看见。界定独异品的特征则变得至关重要。
时代不会陪谁一起老去,她会永远站在原地迎接:投向她怀里的年轻人。所以呢?即使如我一样的资深分子,该且仅该在年轻人出没的地方,跟随、支持、加入,即可。
这篇文章既是我写给年轻人的自白书,也是一份建议书,分享给已经踏上领导岗位,不再年轻的同龄人。不管你是设计师还是企业家,圆客户的心中梦想才是自己的使命所在。
2024年,也许是往前看十年,往后看十年,怎么算都是市场最疲软的一年,家居建材业也陷入了集体迷失的困境。这意味着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时代级的大机遇。
支持年轻人实现自我,是这个时代最容易洞察到的商业机遇。年轻人最喜欢看的书叫"小红书"。如今人口已经结构性减少,物质财富必然结构性集中到年轻人手中。
中国必然迈过中产阶级陷阱,靠的是克勤克俭的老一代把一生积蓄转交给更懂生活、更有品位的下一代。也意味着以90后为主的一代人,将全面定义什么才是美好生活。
未富先老60后,未老先富90后。这就是中国社会如今肉眼可见的真相。不能忍受平替人生的年轻人选择了战略性躺平,静待家族财富平稳移交,放飞自我,势在必行。
如何才能持续洞察:年轻人如何实现自我?最佳的窗口可能是小红书,年轻人非常乐意分享美好的生活细节,于是借助小红书,我也发起了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全案轻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 加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