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uca Zhang
"活下去"是经理人模式的逻辑,倦怠社会的始作俑者即是功绩主义。"不作恶"是创始人模式的第一信条,创始人模式的底色是追求卓越,惯用手法是不同凡想。
"创始人"意味着创新始于此人,而非仅仅是某个品牌的创立者。创始人个个都是实干家,只是成事之前会被他人认定为夸夸其谈者,夸夸其谈者其实是超级传播者。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从不写作而能夸夸其谈如孔子者是标注历史的立言者,勤于写作、勇于分享如马斯克者是当下时代的卓越者。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社会对夸夸其谈者不友好。如果一个人确有真知灼见且笔耕不辍多年,借短视频或直播间对话读者群,方能另当别论,认可其自称"内容工作室"。
理解的过程即是创作的过程,写作尤其如此。写作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读者会因为你的情感投入而被吸引。但如果你迎合读者,他们会感受到你潜在的冷漠,然后离开。
遣词造句赋予所见所闻所感以真实的生命。借由这种方式,你可以将感知到的外部事物转化为某种内在的存在,在外部和内部、在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当你放慢速度、开始书写,你将发现你周遭的世界焕然一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可能将你引向数以千计的不同方向,但全神贯注地写作却可以让你洞察生命的真谛。
作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前人的作品。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入这个世界的——那些数个世纪以来的思考、反思。大量阅读,对捋清思路及锐化感知,非常重要。
每一个创始人都应该写作。为什么?因为创新一定是源于其他人还不知道的想法。这意味着创新者也不知道自己想法的有多大价值,而这种价值只能通过写作来释放。
我所知道的"写作,而不是讲述"的最好方式就是开设一个自己的专栏,微信的订阅号是读者最多样性的自传播平台。从一个勇敢的句子开始,看看它会带你到哪里。
写作的回报终会到来,但从不会立竿见影。强烈的欲望可以让非职业作家,达到我们从未想过可能达到的表现水平。明确自己最强烈渴望的是什么,并去追求它。
写作,即是拿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要慷慨。不要有所保留。给读者你所能提供的一切。要给得足够多,毫不担心他们不需要你。你只需要思考当流行被引爆之后,怎么办。
不要试图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他们必须自己领悟到这个想法。你可以给他们信息或引导他们朝某个方向走,一味说教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思维。
不要写你认为你应该写的东西。写那些真正让你兴奋的东西,因为真正的兴奋是唯一能在你多年写作时支撑你的燃料。激励年轻人挑战他们的思维,他们会把你当朋友。
创始人的内心有一本书。它能为你打开大门,帮你销售服务,并将你确立为行业内的思想领袖。自建内容工作室,写出第一篇文章、拍出第一段视频,直至它整顿成一本书。
产品工作室是把创意变成产品,全案工作室是用产品成就作品,身为创始人的你可以亲历亲为,也可以假手他人。唯有内容工作室是将梦想分享他人,言为心声才会有共鸣。
The Ghost Writer,可以译作"影子写手",也可以译作"幽灵写手",替身的意思。试问在公众号的红利期哪个品牌没有呢?试问有几个网红静得下心来倾听灵魂的声音?
对真相决不执著,决不去挖掘不该挖掘的东西,也许是"影子写手"的职业操守。但是,生成式人工AI已经逐渐取代了这个传统职业,并且,还不用担心他泄露公司机密。
"你在训练机器,机器也在训练你,机器终于超越了你,你却永远失去了自己。对于打算让机器人充当"影子写手"的所有人,三思而不行,可能才是明智之举。
人类还有哪些能力是机器人取代不了的呢?洞察力、想象力、企划力、领导力、传播力,叠加在一起即是创始人独有的创造力。还有呢?品牌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对人和世界的理解,这个过程,即是创作的过程,写作尤其如此。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你就明白身为创始人的你,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做自己,用文字分享梦想。
"怕上火喝王老吉",应该是中国式成功的广告词之一,所以王老吉永远成不了伟大的品牌。为什么?可口可乐完全不可能使用这种思维方式。靠输出恐惧而引起共鸣。
当下的时代,传播是重要的,已然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受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注意力交给了互联网,亲自与消费者对话是创始人模式回归的重要原因。
如果你一直在与写作障碍作斗争,你可能是在压抑你的愤怒。但愤怒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情绪。它为你创造词语,学会倾听它,学会控制它,愤怒是冲破恐惧的灵药。
点击阅读原文 加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