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才开始!对谁而言?创利阶层

文摘   文化   2024-08-20 23:28   上海  

文|Luca Zhang 

没有人可以离开经济体的运转而单独存在。根据收入的形式,人群可以截然不同地分成三类:食税阶层(政府雇员)、食利阶层(租赁获利)、创利阶层(创造价值)。


创利阶层,特别是创意工作者及高端服务者。只要他的稳定月收入远超基本生活支出,就可以借贷消费,尽享时代红利:低利率。这个人群,铁定是经济内循环的主力军。


对创业者而言,利润是通向未来的卖路钱。也许"入场券"比"卖路钱"更优雅,但是"卖路钱"比"入场券"更深刻。只有创业者肯花"卖路钱"了,才会拥有创作者时间表。


时间如果被切分成不足一小时的模块,注意力不断地从一件事切换到另外一件事。这对创作者来说,意味着江郎才尽。三小时以上的整块时间,才是"创作者时间表"。


第一问:如何靠运气获得认知之外的利润?


运气,除了赌博或彩票之外,无不是他人的善意透过信任传递给了我而已。如何把握运气呢?其一,确保自己出现在现场;其二,让他人轻松认定你是那个"对的人"。


厄运,通常找上什么人呢?穷困潦倒的人。好运,通常找上什么人呢?危济困的人。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


弱关系传递信息,强关系传递影响。关系越强,影响越大。"六度分隔"理论说的是: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平均只需要六步,就可以发生联系。


"六度分隔"是一种弱关系,它只能传递信息。而一个人要想在日常交往中,对其他人的情绪、行为、观念和健康状况等产生影响,只能通过强关系。


影响强度只能达到三度,也就是只能到达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不可能传递更远。这就是"三度影响力"理论。所以,社群或社区中的活跃分子,通常有非比寻常的好运。


第二问:如何靠研发获得认知之内的利润?


研发就是用产品表达创意。指的是:洞察生活,整顿信息,抓住要点,找出原理,整合有限的在手资源。将我的知识资本打包成为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的能力。


室内设计是一个运气成分极高的行业,因为你不得不等客户慕名而来,不断发布作品也因缺乏相关性,乏人问津,特别是住宅项目。各有各的建筑形式,各有各的审美情趣。


产品设计则讲究自主创新,把多少资金和资源投入研发,则拥有多少领先性和竞争力。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室内设计师愿意承接全案设计且亲自全程服务呢?原创设计产品化。


产品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在生成人工智能不断改写行业生态的今天,显然是真知灼见。在经济下行的时代,谋求利润也许只能靠管理自己专属、专有、专用的供应链。


换句话说,不以产品做载体,只有靠情绪价值糊口谋衣,数十年的职业生涯,全程吃软饭,情何以堪。"创"是与之前不一样的想法;"作"亲自把它做成一个产品。


第三问:为什么活下去非得靠"利润"呢?


善于价值创造的人不一定善于价值传递,善于价值传递的人不一定善于价值变现。利润,既可以是卖路钱,也可以是领导力。对难以建构完整体系的工作室,分钱就是话语权。


从科斯、德鲁克、熊彼特三位大师的思想中,可以轻松总结出"企业三大定律":


企业第一定律是交易成本定律。经济学家科斯为了研究企业为什么存在,写过一篇论文,叫《企业的性质》。科斯最终得出结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降低了交易成本。


企业第二定律是社会职能定律。德鲁克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为社会解决问题。一个社会问题就是一个商业机会,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企业第三定律是创新利润定律。企业要赚钱,要获得利润,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利润的定义是,利润本身就是创新带来的。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里讨论了"经济为什么会发展"这个问题。他认为,经济本身是不会发展的,经济发展是经济以外的现象带来的,这个现象就是企业家的创新。


第四问:有什么持续获利的常识和认知吗?


驾轻车,就熟路。不是四两拔千斤,而是千里拨四两。因为只有轻松加愉快,并且获利丰厚的事,才可能让一个人做了还想做、见异不思迁,蓦然能回首。


创利阶层的灵魂人物是"创意精英",这样的人关注的是"体系",而不是"目标"。关注"体系"涉及的选择,可以带来哪些有用的专业技能或人际关系。



看了图片上的文字心领神会,拍案叫绝的人基本可以算是"创意精英"。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就是拥有机器人没有的本事:洞察力、想象力、企划力、领导力、传播力。


如果不太具备直接价值创造的能力,那就凭借价值传递或价值变现的能力,跟随、支持、加入一个有天才创新者的团队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的人才,当然也是创利阶层。


第五问:全案工作室如何实现同城获客呢?





在小红书或公众号输入"全案轻咨询"五个字,就会发现行动变活动、活动变运动,原来如此简单。因为2000元由客户先行支付,同城零成本获客,终于轻松实现。


第六问:你为什么热衷做直播而非短视频?


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状态下,效率高是竞争力;追求债务最小化的状态下,松弛感是幸福感。无所事事如果成了社会常态,与之前大异其趣的生活方式必然应运而生。


我最理想的生存方式可以是这样的:


☕️  三个小时用于创作产品及文案;

☕️  三个小时用于打理自己的业务; 

☕️  两个小时用于写打算出版的书; 

☕️  两个小时用于内容输出或直播。


这意味着什么?至少五小时独自在家,任何创作都是非常个人的事。既是脑力的自
我激荡,也是与自己内心一场小心翼翼的对话。我最活力四射的时间是清晨到正午。


早上七点到十二点的五个小时,是属于自己的创作者时间。也就是说下午两点以后见见和生意有关的人。直播,大概率安排在晚上八点到十点,要么在店里,要么在茶室。


团队的其他人呢?差不多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创作要么在客户现场,要么在协作工厂。反正聚在一起的时间,集中在下午两点到五点之间,三个月来,大家都挺习惯的。


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变现价值,能否平衡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从自己的时间表着手,也许是最容易的了。我也特别希望自己上述的时间表,至少可以十年不变。


投入与回报是否无与伦比,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将时间尽可能多的投放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才是设计师的底层逻辑。只要不失去创造力,谁都活不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点击阅读原文  加加微信

全案轻咨询
此时此刻,只做自己。能遇见热爱生活且有人文气质的客户更是莫大的幸运。其实每个人最美的东西说不定早在心里,我的工作不过把它解放出来而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