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保持在第一梯队,就可以了,不用追求科科满分

文摘   教育   2024-10-29 10:34   北京  

追求满分水平,不要追求考试满分。

这个话题,好久没写了。

今年,和邻居、小学老师、中学老师聊天闲聊中,基本确认了一个事实:小学第一梯队的孩子,基本上还是在第一梯队。有掉队的,但没听说什么逆袭进前几名的

如果说细节一点,初一结束时的期末排名,差不多也就是中考时的样子了。看来,逆袭是那么的不容易。毕竟,不是每个孩子,小学时候,都充分自由做了大量的阅读。毕竟,每个家庭,现在都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毕竟,你在努力,别人也在努力。

掉队孩子的细节情况,我也不了解。汇总各位零碎的观点:小学时候科目少,靠背诵靠花时间,鸡得狠一点,还是比较容易让孩子的分数很靓丽的。学习方法,没有在五、六年级和初一做一次升级。面对需要大量“理解原理,体会学科思想,应用方法”的科目,没跟上来。

所以啊,我们在小学阶段,重孩子的能力培养,保障孩子学有余力,保证初中科目多起来的时候,后劲十足,这是关键。

如果你家孩子,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在第一梯队了,为长远计,真不要把时间过多花在多刷几分上去上。多教教孩子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培养计划能力和执行力;多教孩子梳理所学知识,多做课外拓展;多在提升孩子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上。


要做第一梯队里面,心理素质最好的孩子

这个世界,科研学术工作的比例并不大。所以,从成才的角度,那些比较灵活,各方面能力都还可以,综合素质比较强的孩子,往往大学毕业后,更加如鱼得水。实话实说,现在拼命卷分数,我有点看不懂,大家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吗?还是以为,进了大学后,大学会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那可能,对大学的误解,也比较深。

何况,能力的培养,本来就是分阶段的。很多基础能力,上了大学,就来不及了。比如,心理健康方面,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小时候的经历,父母引导,息息相关。

不瞒大家说,加加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培养目标:要做第一梯队里面,各方面综合能力最出色的孩子。等她上了中学,看到这么卷,学习强度这么大,偷偷修正为:要做第一梯队里面,最阳光,心理素质最好的孩子。

评论区最近有很多家长,提到孩子被同学说,被老师批评后感到委屈,这些经历,我们家小时候,一个不少。因为她的性格,和老师、同学、教职工碰撞更多。

但真的,这些关键时刻,我太棒了。除了保护好她之外,我也有鼓励她大胆尝试,大胆去做一些事情,也学会观察和承受一些事情。现在她保持阳光,依然这么温暖的性格,是她自己从小超强的心理素质,也有我们的功劳。这里面,艺术性细节太多,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碰到的事情不一样。我只能说,家长这方面,多下功夫吧。不要只盯着分数。


“你爸,喜欢在高手中做平庸的人。”

闺女上了中学,我爱给她讲自己的一段心理历程。“是因为我小时候跑步,跑长跑,发现只要你在第一梯队里,跟着跑就行。最后再冲刺,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为什么给孩子说这些,是因为我认为当前的应试教育下,对孩子的个性培养有挤压。我希望她跟着第一梯队跑就行了。多花时间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只要在第一梯队,最后冲刺一下,结果其实不太重要。

毕竟,人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谁也受不了。但,距离高考还有500天600天这种新闻还挺多的。一上中学,就有这个学期结束,就是高考的感觉,很有用百米冲刺跑的速度跑马拉松的意思。

闺女自己好强,加上环境的影响,也颇有这种劲头。怕她失去了自己的节奏,我得给她减压啊。

而且,中学在第一梯队,不会影响大学学习的。

供参考。


压力下成长,不是焦虑下成长

就算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身体总处于舒服的状态。

但今天的学生,学习压力还是挺大的。

我到经常给加加举例、交流,我们当年,如何在压力下成长的故事。

但上了中学,听她和一些同学聊天,听她的一些话语,听一些中学生的只言片语,我感觉,焦虑感还挺强的。所以,最近开始给她强调:适当压力,让人成长。偶尔的焦虑,也行。但长期的焦虑,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自己感知到了,要学会调整。

何况,他们的焦虑,我感觉都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好多是没来由的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如果我们家长发现,记得给孩子讲讲,让孩子放下包袱。别我们光哈哈大笑了,也给他们讲讲为什么不用担心,做理性乐观派。

另外,就是压力下成长的压力,也要适当的。

每个孩子承压能力和从小表现是不一样的。我们家长的关键,真的是从小的观察和记录,熟悉自家孩子的表现和成长特点。及时鼓励和调整。

当然,承受压力的能力,这里面,有个人成长的“艺术”。


育儿daybyday
鸡娃先鸡自己,因材施教,点滴浇灌,孩子一本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