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制度的一大问题:不能偏科;也是大量学霸家长的烦恼
文摘
教育
2024-11-06 09:58
北京
姜萍事件,很多人评论说:应试教育,会埋没很多天才,但绝不会埋没数学天才。
其实不一定。在今天的中考这么多科目的情况下,偏科生,很难出头。天才,更是倔强倨傲,不愿意被有些科目的答题模式规训,恐怕中考都过不了关。如果去中专,碰到好老师,通过竞赛出头,反而是挺正常的方式的。不太给天才机会,不能偏科,是今天应试选拔制度的一大问题。今天的家长中,有20、30年前的学霸。和邻居聊天,我有时候会奇怪:你们焦虑什么?他们给我分享了一个苦恼:30年前,高考七门,自己其实有一门功课是不太喜欢,也有点差的,但是,完全不影响自己考P大T大。甚至有同学偏科两门,也不影响考比较好的大学。对比之下,今天的孩子,完全不能偏科,这让他觉得压力有点大,觉得孩子太不容易了。只能说自己孩子不差,大家都面临同样的相同的竞争环境,最后看综合实力吧。这引起了我的记忆,当年高考前有一个考试,因为这个考试的分数,决定保送名单。我觉得题目不难,但老师给我讲,全校居然只有20多人全部分数都在80分以上,因为保送资格是要求门门80分以上。我当时还是有点惊讶的,一直以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门门80分也太容易了。但仔细一想,理科班学生文科分数不好,当时还是比较普遍的,有理想的同学,甚至以自己偏某科为荣。平时考试老师故意出题很难,文科科目,考60、70分的,也大有人在。会考or预考有一科不到80分,也可以理解。而且,我觉得高中生,有偏爱的科目,很正常啊,是科学的。干嘛要门门都优秀,人又不是机器。大学选自己偏爱科目相关的专业就可以了。不然分文理科干什么。但是今天,比如说中考、小中考吧,题目难度下降,满分高分比例特别大。如果孩子偏科一门,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提醒大家,小学大量阅读,是一种科学的提前学。客观上吗,起到先过一遍所有中学科目的作用,中学再来一遍,可以学得更扎实。再教一教孩子应试方法,中考简单,满分或者接满分,海淀区的实践看,还是比较容易的。大量阅读,也是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各个科目都有兴趣,不至于考太低分数。总之,别用我们以前的老经验,别有明显的差距大的科目。但也别过分焦虑,大家都是公平竞争,都面临同样的情况,我们的孩子也不差,而且现在我们也知道了不能早早偏科了。找对学习方法,用好考试脑科学,考试难度不大的情况下,门门都考高分,还是问题不大的。高中再发力优势科目。偶尔会有这样的提问,我们觉得:偏科的孩子,还是可以谈的,抓住暑假的好机会。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代入想了一下,大概会整理如下的谈话要点:(1)讲故事:我们当年,有同学生物拿过全国大奖。但是高考不考生物,考数理化为主,结果他沉浸在自己的生物世界里,一直走不出来,最后没有上到理想中的大学,一辈子和想做的生物方向无缘了。(2)大孩子了,你要明白,人生在这个社会,是有很多限制的。也许规则它不合理,喜欢生物的孩子,擅长生物的孩子,但关键选拔不考生物。但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则,你的条件,只有先适应这个规则,用好这个规则,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理想。而好大学,对一个有理想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3)学习是有方法的,学习是有规律的。你生物学得好,其实化学也没啥问题。高考也是考基础,努力努力,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数学物理,你瞄准120分的基础部分努力。然后用优势科目来弥补,而语文和英语,很多时候,勤奋积累就是关键。语文好,文科的科目,拿出学习热情来,各个击破,基本上慢慢都没问题的。(4)进入具体的学习细节分析:如果前面谈得好,可以找术业有专攻的老师,和孩子逐一分析各科的问题,从基础抓起,从大块拿分抓起。有学习热情的孩子,就算高一孩子才反应过来。也都是来得及的。当然,基本上要从小爱阅读,思维逻辑上,身体上也是不错的。我见过一个孩子。文章写得很漂亮,我看了都喜欢,才中学生,有些思考,有些研究,有点做课题的感觉了。偏科严重,但父母有见识,也有实力。索性,鼓励孩子发挥长处,鼓励孩子写作,甚至帮孩子把文章汇集成册,联系出版社出版,以给孩子自信心。计划是送孩子出国接受高等教育。虽然孩子数理化不好,但文章来看,未必将来不成材。郑渊洁估计小学解方程的题目都不会的……其实这也是和第二点不冲突的,孩子的家庭条件,可以突破一些限制。也是一种因材施教吧。而且,国内大学留出一个名额给其它家庭,我觉得也挺好的。AI会对今天的教学方式,甚至教育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的。家有专注AI对未来社会变革的孩子。我们免不了有这方面的讨论。而且,后来我们还探讨过这个问题,认为走竞赛路线,容易过度训练孩子,对真正的天才孩子,并不友好。所以,不如让孩子中学自学大学课程,能学多少算多少。今天,网上大学课程太多了,这条路,对天才才是友好的。所以,各位家长,如果你家孩子,有点天分,注意保护孩子哦。我感觉哈,最可怕的事情是,今天的孩子,不能偏科。偏科,中考上不了好高中。我看到一个视频,韦神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语文不及格。谦虚地说,幸好数学拿了金牌,保送了北大。当年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当年,很多人偏科,比如我,数理化肯定是很突出的。其它科目,我也喜欢,但喜欢并不表示我能拿到特别高的分,语文、历史、地理还好。英语完型填空,迷惑死我了。所以我也选了数理化拿奖,争取保送的路线。但当年就出来一个新政策,预考或者会考有一科不到80分,就不能保送,搞得我一度有点紧张,因为我担心英语题目如果太难,我就可能到不了80分了。虽然后来发现想多了,但我碰到好几个数学牛人,都是语文考不到80分的。今天想起来不可思议,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在某个领域做点成就出来,就是应该偏科,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但回望一下,数理化拿奖,保送名额其实是很少的。今天的家长,不太敢让孩子走这条路了(新观点,真天才孩子,也尽量别走这条路,多提前学高等数学等大学课程,更有利于未来)。所以啊,我有一个判断:别看现在家长更重视教育了,如果80后90后,没有出现可以拿诺奖级别等重大基础学科上牛人,你们00后,也很难出现科技大牛了。因为你就是00后啊,我看00后,从小都被要求全面发展,那基本上来说,就是平庸发展。也许有个别教师、教授或者父母是狠人的家庭,敢走这条路。但是呢,基数太少,就很难出天才级别的人物。真正的千里马,可能也在日复一日的拉磨中,变得平庸了。我:基础科学领域,有重大成就,肯定是在40岁以前,现在,70后,都超40岁了……家长的观念,对孩子的影响,在对主科和副科的不同态度上,体现最明显了。在放学路上,听小朋友叽叽喳喳,你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比如对待副科的态度,孩子们其实都是很好学的,愿意认真对待,有的甚至有自己特别的热爱。但因为家长的观念,“这不重要,你不用好好学”,影响了孩子,上课不认真,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失去了一些丰富自己大脑的机会,未来失去了一些选择权,少了人生一些可能性。实际上,学习力是可以迁移的,你在副科上的积累,对大脑的刺激,是可以帮助学好主科的。并且,好多副科,还是大语文的范畴。你多研究下,音乐、美术,甚至也能帮助学习数学。所以,建议大家在主科和副科这个问题上,自己也准备好一套说辞。告诉孩子:大脑有不同区域需要开发,不同的科目,是来启蒙和开发我们大脑不同的区域的,不同科目的交叉上课,是很科学的安排。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只不过,副科的课时安排少,我们在课后,也相应的,少投入一些时间,争取都在课堂上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