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禅师大乘起信赞之即心即佛

文摘   2024-10-10 00:01   北京  

宝志禅师大乘起信赞之即心即佛

南怀瑾总是说,人生最大和秘密就在自己那里,并且还不知道。其实,《楞严经》的故事已经告诉我们了,阿难是佛的堂兄弟,总以为佛祖摸一下他的脑袋他就成佛了,事实并非如此。修行的事,只能靠自己。众生佛性都一样,人心与佛心相互包含。《坛经》里也说了,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所有的方位那是人定的,慧能提出自心即佛,自性本觉。于是才有人们经常说的这两句: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我写的长篇小说《花送十里》,有题记,五个字:此岸即彼岸。应该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从哪本书上记到脑子里的,真想不起来了。说明我很早就相信大乘佛教,学佛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动机不纯,思想不端正,后患无穷。有学佛的人最后学出一身的病,应该是想和识这两个字上出了问题。在第四赞里,宝志禅师写道: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本真如。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工夫。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一切不憎不爱,遮个烦恼须除。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红楼梦》里有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把这本小说当道书看,作者是经常在讨论佛理。报尔的意思是我告诉你们,对有论虚的意思就是我们常说的顾左右而言他。反正就是不说眼前的,要么说过去,要么说未来。

在这一赞里,也说到了对立统一的道理,不憎不爱说的是要除掉憎爱二漏。《楞严经》里的摩登伽女,比阿难悟得还快,何以故,因为摩登伽女去掉了憎爱二漏。这憎爱是小我的憎爱,还不是大我的憎爱。抗战时五台山的和尚也都冲锋陷阵去了,守护这块土地也是空门中人的责任。修行是要上报四重恩的,少林寺也是护主有功。虽说即心即佛,但修行有点样子的人都太少了。南怀瑾说他一个也没见着,想找个徒弟竟然这么难。《坛经》里解释说:因为迷悟不同,这才有人佛的差别。慧能及《坛经》主张人人皆有相同的心性佛性,心性佛性本净。现实中众生与佛的差别仅在于自心(性)迷悟的不同,“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一个罪犯被枪毙,但他的佛性还是跟我们一样。从这一点去想,所有的死者都值得我们心生敬意,这一点,西方人做得比我们好,对待死者的态度,暴露了我们总是喜欢秋后算账。但对外又不一样,从来都是以德报冤。

京城客毛建福
毛建福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