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千秋事有愁

文摘   2024-10-11 00:00   北京  

万古千秋事有愁

南怀瑾写了一首《夜吟》,云: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一个人一生有多少愁的事,更别说万古千秋的事了,于是乎,万古千秋愁的事,想要穷源一念,那是不可能的。佛经里经常说四个字:无始以来。有了这四个字,如何穷源。中国的禅宗太厉害了,把印度的佛教中国化了,禅宗的智慧是最高的。一个人一生想把佛经弄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时间短暂,根本探讨不了。更在于只顾探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亲身实践。学习理论从来不如亲身实践来得快,王德峰讲了个故事,上海一位老先生,一生念佛,最后自己哪天走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从前打开水是在锅炉房里打的,这人告诉锅炉房的师傅,他要出一趟远门。他把自己收拾干净,然后坐在床上就走了。一个人能坐着走,这已经很了不起了。用报纸上的话讲那是绝对的信心,绝对的心安理得。所以南怀瑾说的那个愁是没有来由的,意思是不要愁,一切都不是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南怀瑾的意思可能是让我们要放下这些念头,不要跟着自己的念头跑。这开头两句看似很容易弄明白,但真要明白也不容易。我是在网上看到这首诗,还有别人的解读,心里就不踏实了,于是乎我再解读一下,也是看得破忍不过。

真如二字的解读有很多,简单地说,就是无我的境界。要是让经师们解真如二字,那真不知道解到什么时候了。在网上搜一下,真如二字不知道有多少种解释。作为一首诗来说,南怀瑾一下子把真如二字用在这里,也不一定就特别高明,因为开头是万古千秋事嘛,随便找出一个更写意的词即可,但南怀瑾非要写真如,那就如真吧。说到写诗,一个是雪窦重显,一个是永明延寿,如若论诗,这两个人都是中国顶尖级的诗人。我为什么说这两个人的诗写得好,因为这二人的诗都是从天上来的。我用现在作战的术语来讲,这二人的诗有制空权。一个人写诗,总是跟自己的际遇有关系的。南怀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得不逃往台湾。到了改革开放,他又从台湾回到大陆,因为有点钱,都那么喜欢他。让他想起两句诗:二十年来尘扑面,而今方得碧纱笼。在大陆,研究佛经的人多的是,修行的人也多的是,为什么只有南怀瑾能讲佛理。因为南怀瑾再回大陆的时候,已经是外来的和尚。其实,元音老人也会讲,证悟境界不能说在南怀瑾之下。这也就是王德峰说的道理,一个人再怎么有能耐也没用,还是要看八字。说到修行,这里面的名堂更多了,因为修行本来就是心意识上的事。人世间永远是这般的势利,何必为一江一河着想,还是要心怀天下好了。不向江河作细流,是说自己是大乘境界!

京城客毛建福
毛建福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