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禅师大乘起信赞之求心
《增广贤文》里有句: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庭前生瑞草是说住在这个屋子里的人能享受孤独,而且自我修行已接近圆满,看虚云和尚和延寿师的诗就知道,他们就怕别人来打扰,何以故,最少他们已经把人世间看得很远,看得很透。看透的遁入空门。心静到一定程度的人,坏事是打扰,好事一样是打扰。宝志禅师大乘起信赞之九云: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度过河北。忽觉床上安眠,失却度船轨则。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不相识。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惑是断不了的,妄念会一个接一个地从心头上起来,因为没有妄就没有真,人世间好像必须得有虚妄,否则这个世界就不能成立。道理很简单,我们这个宇宙就是相对的宇宙。《证道歌》里一开始也就说了: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妄不真,除妄何益?把心意定在一点上的人,一般都能成功。自己的心意是真的,那就是真的,不管是哪个法门,都得承认这一点: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而且,这已经是付之于行动。一个人只想着做一门手艺,往往他的这门手艺就精。经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重在体悟上,体会上,还是心意上的功夫。
圆通是性情圆活不固执己见,那是没有无明和烦恼的,恢复清净本性的境界。比如读书,也有一个圆通的过程,也就是领悟能力到底如何。否则,书读得再多也没用,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于己无益。在这一赞里,宝志禅师把小乘也否定了,因为还想着苦行是为后世功德,这还不是无我。大乘必须是无我的,有我亦可,那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大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敢于拿一根棍子出来抗争的人,已经具备这样的大愿 。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他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梦境的,他知道梦境里的虚幻,在梦境里就能做主。南怀瑾的一个学生,说自己做梦时能做主,但醒着也是做梦,为什么就做不了主,南怀瑾很生气地说:把棍子拿来。南怀瑾说,修行圆满的人,三界是自由往来,没有修行的人,自然三界疲极。我们活着,虽然很多是定了的,但还是可能自己做主,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要活到一种什么样的心意识里,这只能靠自己了。知道活着是一个梦,那就狂心顿歇。这还是心上的事,还不是智上的事。到了智上的事,那就是天眼也开,法眼也开。无狂心就是息,菩提心就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