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失眠自救指南

文摘   2024-06-20 10:39   广东  

优质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健康基石。贝吉艾尔,追踪全球睡眠研究,分享科学睡眠知识,提供健康睡眠方案!贝吉艾尔官方网站 www.bgier.com


成人失眠自救,总共分三步:第一步,确认自己是否失眠。第二步,分析自己失眠的原因。第三步,消除导致失眠的因素。

我们逐步来看。

  • 01

确认自己是否失眠

这个还需要确认吗,是的,需要确认。

因为很多认为自己有“失眠”问题的人,其实并没有失眠问题,很多时候“失眠”只是一种错觉。

美国著名的神经科医生暨睡眠专家W.克里斯·温特,有一个经典例子,一位患者认为自己整夜没有入睡,但其他人的观察和科学设备测量的结果显示总睡眠时长超过了5个小时(睡眠有中断)。

我们之前介绍过专业评估失眠的方法,(可参考:如何准确评估失眠与否),可以寻求专业医师的评估,也可以做个自评。

一般来说,如果第二天醒来感觉神清气爽,白天处理事情思维活跃,那就不用担心睡眠有问题。反过来,如果第二天感觉昏昏沉沉,反应迟钝,莫名烦躁和恼怒,说明睡眠出现问题了。

  • 02

找到失眠的原因

确认存在失眠问题后,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失眠的原因了。

根据斯皮尔曼的3P模型,失眠的发生、发展和维持由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作用,如果超过了阈值就会引发失眠。

失眠的“3P模型”

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特征等因素。具备易感因素的人容易失眠,可以理解为易失眠体质。比如有的人具有完美型人格,容易忧虑,对人和事敏感度高,这类人就容易失眠。易感因素通常是无法改变的

诱发因素包括生活里的突发事件,比如生病、工作变化、人际冲突、加班等等,一般来说,诱发因素对睡眠的影响会随时间逐渐减弱,此时失眠属于短期失眠,绝大部分人在诱发因素消失后会回到正常状态

维持因素是指失眠得以持续的行为或想法,比如睡眠焦虑、睡眠卫生差等等,这些会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短期失眠逐步发展成长期/慢性失眠

由诱发因素造成的短期失眠并不可怕,当诱发因素消失后,短期失眠症状也会自行消失。

可怕的是长期/慢性失眠。假如你有长期/慢性失眠,不妨先想一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是突然发现自己失业的时候,也许是由于伤病疼痛,也许是由于其他因素。

无论哪种方式,最开始的这个事件便是诱发因素。但是,当你找到工作了,或者康复了,或者其他问题也解决了,你却仍然难以入睡。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你解决了最初的诱发因素,失眠仍然存在?这便是维持因素在发挥作用

比如,午睡可以帮助你减轻疲劳感,在休息日睡觉可以帮助你暂时弥补在工作日产生的“睡眠债务”。但这些行为反而会让失眠加剧,因为白天打盹会使晚上更难入睡。同样,周末睡觉会打乱你的昼夜节律。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倾向于对睡眠产生消极的想法。比如,失眠后你可能会担心第二天的工作,或者预测今晚将是另一个不眠之夜,这些想法会自动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反复强化。

这些持续存在的因素便是失眠持续存在的原因。

  • 03

消除导致失眠的因素

目前广泛应用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其理论依据就是3P模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重点就是消除失眠的维持因素,只有破坏掉失眠的维持因素,才可能让睡眠回归正常。 

CBTI是从行为学上建立良好的睡眠认知和习惯,包括五个部分: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睡眠卫生教育、认知疗法、放松训练。

1.睡眠限制: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

2.刺激控制:建立身体与床之间稳定的睡眠条件反射,消除床与清醒、沮丧、担忧等的消极联系。

3.睡眠卫生:去除阻碍睡眠的不利因素。(可参考:饥来吃饭倦来眠,睡觉是人的本能,想睡好觉建立睡眠习惯很重要

4.放松训练:降低大脑、身体和认知唤醒,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使睡前平静。

5.认知疗法:改变对失眠的认知偏差,克服对失眠的恐惧和焦虑。(可参考:恐惧失眠比失眠本身更可怕

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患者可从CBTI中获益,约40%的失眠患者甚至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根据相关医学指南,除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失眠的干预方式还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其中,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是相关指南首推的方法。

CBTI能够有效纠正失眠患者错误的睡眠认知与不恰当的行为因素,有利于消除心理生理性高觉醒,增强入睡驱动力,重建正确的睡眠觉醒认知模式,持续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没有不良反应。

注意:程度严重的长期/慢性失眠患者应当在专家或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失眠干预,切不可自行盲目采取措施以免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更多阅读:
熬夜真伤肝,改善睡眠质量或可作为脂肪肝预防的一种策略(附研究证据)

研究证据 | 适量运动有助于睡眠,适量运动可降低睡眠不足所引发的健康风险

研究综述 | 百万人睡眠大样本显示失眠群体的主要健康风险在这几个方面:动脉高血压、精神心理障碍、焦虑、抑郁和肥胖



引用文献

赵运浩,罗娴,失眠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年第51卷第12期
苗素云等,慢性失眠原因的 3P 模式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策略,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0年第47卷第6期
Spielman AJ,Caruso LS,Glovinsky PB .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insomnia treatment [J]. Psychiatr Clin North Am,1 9 8 7 ,1 0 ( 4 ) : 5 4 1 -5 5 3 .
Michael Perlis, PaulJ. Shaw, Georgina Cano, Colin A. Espie, Chapter 78 - Models of Insomnia,Editor(s): Meir H. Kryger, Thomas Roth, William C. Dement,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Fifth Edition),W.B. Saunders,2011,Pages 850-865,ISBN 9781416066453, https://doi.org/10.1016/B978-1-4160-6645-3.00078-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B9781416066453000785) 
Fang L, Lyu Z, Ai S, Du S, Zhou W, Zeng S, Luo X, Guo J, Zhao Y, Li S, Hou Y, Lu C, Zhang B. I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 more cost-effective? New-perspective on economic evalu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leep. 2024 May 25:zsae122. doi: 10.1093/sleep/zsae12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795362.
许丝丝,李涛,褚文浩.认知行为训练下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中度抑郁患者社交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09):1702-1706.DOI:10.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4.09.039.
龚珏如,黄庆玲,邓平,等.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初探[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4,41(03):215-218+289.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41.
谢伟红,陈雪云.正念减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03):604-606+610.
郑水英.针灸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6):127-129.DOI:10.15912/j.cnki.gocm.2023.36.029.
陈梦逸,赵平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12):1062-1066.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3.012.003.
孟令娜,王娜娜,韩晓嫣,等.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06):96-99.
贾丽君,何梦婷,何佳蔚,等.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23,36(03):248-253.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更多健康睡眠知识

等你解锁!

www.bgier.com

追踪全球睡眠研究,分享科学睡眠知识,提供健康睡眠方案

贝吉艾尔睡眠专家
拒绝提供未经权威验证的睡眠资讯。相信自己,你可以睡得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