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前世今生:失眠治疗没有一招鲜,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尝试和反馈

文摘   2024-07-31 20:26   广东  
优质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健康基石。贝吉艾尔,追踪全球睡眠研究,分享科学睡眠知识,提供健康睡眠方案!贝吉艾尔睡眠网站 www.bgier.com


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来改变错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行为疗法,在60年代出现认知疗法。70年代末,美国著名临床心理专家 Beck将二者融合,系统形成了认知行为疗法(CBT)
在治疗失眠方面,Bootzin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刺激控制疗法。
到20世纪90年代,Morin等人将认知行为疗法、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等整合在一 起,由此诞生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
失眠不仅是一种睡眠生理紊乱,同时也是一种睡眠心理紊乱。如果人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中,心理认知会产生偏差,对失眠本身产生恐惧,心理素质以及自我承受与调节能力也会降低。
在失眠人群中往往存在一个恶性循环:过度担心失眠造成的后果,引起生理以及心理反馈,使得入睡更加困难,失眠程度更加严重。
在很多情况下,不良睡眠习惯和对睡眠错误认知是导致失眠产生和持续的原因。
CBTI是从行为学上建立良好的睡眠认知和习惯,包括五个部分: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睡眠卫生教育、认知疗法、放松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行为水平上重建睡眠行为,减少睡眠觉醒。二是在生理水平上降低自主神经节律,促进入睡。
早年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应用主要是针对原发性失眠,后来研究发现,该方法对共病性失眠或继发性失眠同样有效
2016年,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推荐将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作为成人失眠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且只有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时,才与患者共同商量决策,选择可以接受的药物治疗方案。
目前,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已经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医师学会、美国睡眠医学会、英国精神药理学会、欧洲睡眠研究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和中华医学会等多个学会推荐为失眠症的一线治疗方案。
尽管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但实际应用却并不普遍。
这是为啥呢?
第一个原因,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起效慢,周期长
安眠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人更加认同安眠药的治疗方式。
相比之下,失眠认知行为疗法需要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完成实践性练习,收到成效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在治疗时会采用睡眠限制和睡眠日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日间疲劳、注意力下降、烦躁易怒等表现。
虽然这些不良反应是短暂的,但许多慢性失眠患者急于寻找解决办法,如果短期内没有明显改善就会选择放弃。
从我们接触的一些朋友来看,有很多人甚至认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属于自我安慰或心灵鸡汤,没有实际的作用。
第二个原因,很多医师不愿意提供或不具备提供的条件。
一方面,尽管临床医师知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具备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但因患者依从性不高,治疗流失率较高,所以通常不愿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该疗法对医师的要求较高, 很多机构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另外,完整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费用较高,考虑到很多患者的实际情况,医师综合权衡下也就不再提供。
为了提高可及性和依从性,近些年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出现了一些新形式。
比如,传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需6-8个阶段方可完成,而简版认知行为疗法将其缩短为2-4个阶段,并且有很多可以获得相当疗效的案例。 
另外,现场治疗不是进行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唯一手段。
研究发现,通过视频、电视或网络进行的行为干预也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这些治疗形式保留了核心内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来增加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可及性。
这就是数字疗法在失眠症诊疗领域的创新应用。
无论采取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都需要专业人员在治疗期间提供可靠的支持帮助,才能取得最大程度的有效性。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虽然起效缓慢,但远期效果好, 并且治疗后病情复发少,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引用文献
[1]Lundh, L.-G. (2005). The Role of Acceptance and Mindful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19(1), 29–39. 
[2]Ritterband LM, Thorndike FP, Gonder-Frederick LA, Magee JC, Bailey ET, Saylor DK, Morin CM. Efficacy of an Internet-bas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adults with insomnia. Arch Gen Psychiatry. 2009 Jul;66(7):692-8. doi: 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09.66. 
[3]Qaseem A, Kansagara D, Forciea MA, Cooke M, Denberg TD; Clinical Guideline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in Adult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n Intern Med. 2016 Jul 19;165(2):125-33. doi: 10.7326/M15-2175. Epub 2016 May 3. PMID: 27136449. 
[4]张宇,高燕鲁.失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4,24(04):277-281.
[5]龚珏如,黄庆玲,邓平,等.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初探[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4,41(03):215-218+289.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24.0041.
[6]孟令娜,王娜娜,韩晓嫣,等.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06):96-99.
[7]伊如汉,吕东升,杨滋慧.数字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5):942-945.DOI:10.13479/j.cnki.jip.2023.05.077.
[8]魏婉婷,吕东升,隋晓杰,等.失眠障碍认知行为疗法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37(10):854-859.
[9]张鹏,陈涛,许莉.成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建议[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3,23(08):663-667.
[10]陈小央,任文,邱艳,等.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755-1759.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696.
[11]任欣瑞,王健,郭佳乐,等.影响认知行为疗法矫正失眠患者睡眠信念的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04):491-498.DOI:10.13342/j.cnki.cjhp.2022.04.003.
[12]李红艳,江灿.失眠短程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3):575-578.
[13]蔺心臣.认知行为疗法与神经反馈的融合焦虑干预方法研究与应用[D].兰州大学,2022.DOI:10.27204/d.cnki.glzhu.2022.003100.
[14]贾丽君,何梦婷,姚静.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四川精神卫生,2022,35(01):87-91.
[15]苗素云,刘志强,赵君,等.慢性失眠原因的3P模式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策略[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0,47(06):628-632.DOI:10.16636/j.cnki.jinn.2020.06.012.
[16]韦东烈.八段锦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老年失眠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7]刘潇,张琪然,黄柳,等.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有效性、依从性与作用机制[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6):470-474.
[18]王晓雪,刘欣欣,许宏侠,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62-64.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更多健康睡眠知识
等你来解锁!
www.bgier.com
追踪全球睡眠研究,分享科学睡眠知识,提供健康睡眠方案



点击在看” 
帮助更多人呵护睡眠健康!


贝吉艾尔睡眠专家
拒绝提供未经权威验证的睡眠资讯。相信自己,你可以睡得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