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相关专家发布《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8年,相关专家发布更新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
202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相关专家,发布最新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随着睡眠医学相关研究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新型诊疗技术和研发新药的应用,原有的指南已经无法完全涵盖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本版指南的更新非常及时,本文简述一下相关的更新亮点。更多内容,可以获取全文阅读。
一、失眠临床评估内容更新
2023版指南指出,失眠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等手段。
特意强调了失眠评估应当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检查。
在客观评估手段方面,提出可穿戴设备和实验室检查可以作为寻找失眠病因的重要工具。
二、失眠治疗药物更新
新版指南中增加了一些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比如新型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地达西尼,新增2种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药物莱博雷生和达利雷生等。
三、心理治疗相关推荐意见升级
新版指南强调,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 )是近年国内失眠相关指南推荐一线治疗的重要方法。美国及欧洲推荐所有成年患者接受其作为慢性失眠的初始治疗和一线治疗。
CBT‑I可减轻失眠严重程度,缩短睡眠潜伏时间,减少入睡后清醒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多个特殊失眠群体,指南强调了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1)老年失眠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 尤其是 CBT‑I (A 级证据,Ⅰ级推荐);
2)妊娠期和哺乳期失眠患者首选睡眠卫生教育,推荐 CBT‑I(A 级证据,Ⅰ级推荐);
3)对儿童及青少年失眠,首先尝试 CBT‑I(A 级证据,Ⅰ级推荐);
4)脑血管病患者失眠,首选 CBT‑I 和非药物治疗(经颅磁刺激、早晨光照疗法、针灸) (A 级证据,Ⅰ级推荐);
5)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失眠患者适用于 CBT‑I 治疗(C 级证据,Ⅰ级推荐);
6)对失眠伴抑郁或焦虑,首选 CBT‑I,若无效,使用药物治疗,若仍无效,更换物理治疗或应用联合疗法(A级证据,Ⅰ级推荐)
四、物理治疗方法重视程度增加
旧版认为“物理治疗如光照疗法、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只能作为可选择的补充治疗方式”。
新版指南明确提出,重复经颅磁刺激(TMS)可作为单一疗法或辅助疗法改善失眠症状(Ⅰ级推荐),TES可通过增加慢波改善睡眠质量 (Ⅰ级推荐)。(可参考之前整理的证据文章,点击链接阅读: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失眠效果如何?)
在新版指南中,光照治疗、生物反馈作为II级推荐。(可参考之前整理的证据文章,点击链接阅读:光照疗法与睡眠)
五、新增失眠的中医失眠治疗循证证据
旧版指南中未提供中医治疗失眠的循证证据。
在新版指南中,中成药及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均作为II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