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科普系列:失眠的过度觉醒理论

文摘   2024-07-21 17:30   广东  
优质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健康基石。贝吉艾尔,追踪全球睡眠研究,分享科学睡眠知识,提供健康睡眠方案!贝吉艾尔睡眠网站 www.bgier.com


神经生物学认为脑皮质过度觉醒是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生理学特征,是原发性失眠症重要的发病机制,降低脑皮质过度觉醒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慢性失眠的过度觉醒机制研究由来已久。

早在1997年,Bonnet就提出了失眠的神经认知模型过度觉醒概念。

在相同的睡眠压力刺激下,与正常睡眠的人相比,失眠的人表现出更明显的生理性过度兴奋。正是这种过度兴奋的生理变化所反映的过度觉醒状态导致了失眠的发生。

神经认知模型

生理-认知-皮层的过度兴奋表现通常被认为是慢性失眠症过度觉醒状态的表现。

失眠的人与正常睡眠的人对比,不光在中枢(皮层)神经系统显示出生理性的过度兴奋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认知和情绪方面。

Riemann 等人在3P模型和神经认知模型的基础上,2010年系统提出了 失眠的过度觉醒模型。

该模型认为,失眠是由一系列认知-行为神经-生物层面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行为层面

首先,突发的心理压力事件及伴随的焦虑情绪导致失眠问题的出现。

其次,由于对睡眠问题的担心,对睡眠的注意偏好导致不恰当的助眠行为(比如提前上床,日间补睡等)。

而这些行为会进一步导致睡眠问题恶化,最终形成条件性反射。

神经-生物层面

心理压力事件会伴随着皮质醇、食欲肽等的升高和腺苷、5-羟色胺等的降低,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会导致促觉醒和促睡眠脑区的神经元活性改变。

这些会导致暂时性皮层过度觉醒和睡眠内稳态、昼夜节律的失调,而最终带来睡眠-觉醒系统的彻底改变和长期的皮层过度觉醒,造成失眠从急性逐渐向慢性转变。 

总结下,过度觉醒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认知过度觉醒躯体过度觉醒皮层过度觉醒三个层面。

过度觉醒既包括担心、紧张等认知觉醒水平的升高,也包括躯体、皮层等生理觉醒水平的升高,是认知、躯体和皮层都处于一种高紧张高活动的状态。

失眠群体过度觉醒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完美主义、对睡眠的消极态度和信念、反刍等,而知觉压力及其伴随的焦虑情绪是否存在影响,还存在争议。

近年来,基于过度觉醒理论,睡眠专家也针对性开发了一些失眠解决方案,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过度觉醒作为失眠的核心特征,或许会成为寻找失眠客观诊断指标的关键突破口,成为理解失眠发病机制和开展针对性治疗的关键。


更多阅读:

相信自己,你也可以摆脱安眠药,好睡眠可以练出来

正确认识深睡眠/慢波睡眠

成人夏季睡眠养生:规律作息“子午觉”+简单自助穴位按摩(简单易学)

引用文献

[1]周鼎,陈壮志,李丹丹.李丹丹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肝郁型失眠患者过度觉醒状态临证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02):250-254.DOI:10.16448/j.cjtcm.2024.0212.

[2]龚明俊,唐桥,谭思洁,等.运动干预对睡眠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55(01):236-242.

[3]臧书晗,张旭冉,周莉.基于卫气运行理论探析失眠的过度觉醒假说[J].北京中医药,2023,42(08):889-891.DOI:10.16025/j.1674-1307.2023.08.019.

[4]周娱菁,雷彬斌,张继辉.失眠障碍亚型分类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12):1387-1389+1384.

[5]郅晓宇.振腹环揉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的过度觉醒机制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23.DOI:10.26980/d.cnki.gcczc.2023.000040.

[6]赵文瑞.失眠的过度觉醒机制[D].西南大学,2022.DOI:10.27684/d.cnki.gxndx.2022.000122.

[7]张志丹,王丽玮,鲁曦,等.睡眠障碍与过度觉醒状态的研究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9):187-188.DOI:10.16484/j.cnki.issn2095-8803.2020.09.117.

[9]赵文瑞,李陈渝,陈军君,等.失眠障碍与过度觉醒:来自静息态脑电和睡眠脑电的证据[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50(03):270-286.

[10]张帆,郭静,王桂玲,等.慢性失眠过度觉醒机制学说的研究进展[C]//中国针灸学会.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9:6.DOI:10.26914/c.cnkihy.2019.004126.

[11]张帆.针刺调节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的过度觉醒相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2]刘义,冯慧,莫亚莉,等.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干预作用及其相关神经电生理学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03):665-668.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17.03.043.

[13]马国重.抑制脑皮质过度觉醒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14]郭静,唐楚英,王麟鹏.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过度觉醒[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01):68-69.

[15]Riemann D, Spiegelhalder K, Feige B, Voderholzer U, Berger M, Perlis M, Nissen C. The hyperarousal model of insomnia: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and its evidence. Sleep Med Rev. 2010 Feb;14(1):19-31. doi: 10.1016/j.smrv.2009.04.002. Epub 2009 May 28. PMID: 19481481.

[16]Bonnet MH, Arand DL. Hyperarousal and insomnia. Sleep Med Rev. 1997 Dec;1(2):97-108. doi: 10.1016/s1087-0792(97)90012-5. PMID: 15310517.

[17]王丽玮,张志丹,陈丽萍,等.“五加一”助眠操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3,45(01):83-85+90.DOI:10.16343/j.cnki.issn.2095-512x.2023.01.022.

[18]王子含,蔺华利,宋春杨,等.过度觉醒条件下音乐干预诱导睡眠的研究[J].重庆医学,2023,52(08):1151-1154.

[19]张帅,何家恺,赵斌,等.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对失眠患者尾状核驱动的皮层过度觉醒的抑制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9):5451-5455.

[20]焦玥.经皮耳穴电刺激抑制过度觉醒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DOI:10.27658/d.cnki.gzzyy.2022.000056.

[21]拓庆丰,张佳娟,刘成峰.针刺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03):412-414.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更多健康睡眠知识
等你来解锁!
www.bgier.com
追踪全球睡眠研究,分享科学睡眠知识,提供健康睡眠方案



点击在看” 
帮助更多人呵护睡眠健康!

贝吉艾尔睡眠专家
拒绝提供未经权威验证的睡眠资讯。相信自己,你可以睡得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