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报告称2024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滑21%,年轻人为观影主力但观影频次下降,如何理解今年电影市场萎缩?

2025-01-05 00:00   北京  
2024年12月24日,笔者在知乎平台上回答了【报告称2024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滑21%,年轻人为观影主力但观影频次下降,如何理解今年电影市场萎缩?】这个问题。其中笔者提及电影票价偏贵是影响消费者观影意愿的一个关键因素。
2025年1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王怡菲综合其他报道发表文章《19.9元电影票回来了?均价连续4年超40元,去年观影人次创近10年新低》。其中提到,2025年1月1日已有两部影片的票价下调至19.9元。

面对市场新变化,片方开始“自救”。1月1日,《“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均向院线、影城发布影片调整结算标准的通知,数字2D版本结算标准统一调整为19.9元/人次。……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03/doc-inecsrns9407498.shtml
该报道还就过去几年观影人数、票价发展和大屏幕数量进行了对比。

值得关注的是,电影平均票价连续4年超过40元。2022年以来,电影平均票价一直处在超过42元的“高位”。


另据灯塔专业版,2024年10.1亿的观影人次,是近10年来的新低(2020年和2022年电影院长时间未开门除外)。电影市场观影的高峰期出现在2017年—2019年,每年有约17亿人次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观影人次减少,银幕数却连年增加。2014年,国内银幕数刚过2.6万张,自2015年起,电影行业蓬勃发展,银幕数突破3.4万张。到了2019年,银幕数达到6.8万张;2020年—2023年,银幕数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保持在8万张以内。到了2024年,银幕数迈过8万张大关。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03/doc-inecsrns9407498.shtml
笔者将2024年12月24日对前述知乎问题上的回答转发如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应当承认短视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尤其是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三年之后。

但是,根本上影响观影频次下降的因素是电影票价显著上涨。

2024年9月,海报新闻记者秦文发表报道《海量财经 | 从19.9元涨至40多,电影票价为何持续上涨?》指出

灯塔数据显示,暑期档的平均票价已经连续4年上涨,今年暑期档平均票价达到40.9元。作为对比,2023年平均票价为40.8元,2021—2022年平均票价为37.8元,2017—2019年平均票价为35元。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910A04SVG00

而导致电影票价上涨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过去10年电影院线盲目扩张,供需失衡,导致许多院线场均人次严重减少。上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6年场均人次为22.2,但是2023年已经减少为14.6,2024年前8个月已经降低到7.4。在固定成本不变,场均人次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院线必然需要将成本分摊到每一张电影票上,最终推高电影票均价。(注:之所以电影院线会盲目扩张,也与电影行业一系列并购导致投资者对电影票价上涨以及相关利润回报增加形成的预期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更加关键的因素是:电影行业出现横向、纵向一系列兼并重组,交叉参股,尤其是票务平台服务市场集中度过高,猫眼和淘票双头寡占格局难以撼动。相关并购包括但不限于:

    • 2015109日,未经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查批准,阿里巴巴投资的美团与腾讯投资的大众点评宣布合并;

    • 20151217日,未经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查批准,腾讯与万达、文创投资的微影和在线票务平台格瓦拉合并;

    • 2016528日,未经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查批准,光线传媒用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股票换得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在线购票平台--猫眼电影的57.4%股权;

    • 2017321日,未经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查批准,阿里巴巴收购大麦网;

    • 2017921日,未经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查批准,阿里巴巴参股的光线传媒与腾讯参股的美团通过共同控制的猫眼电影收购了腾讯、万达、文创投资的微影票务代理业务微票儿,再现了腾讯向京东出售拍拍、向搜狐搜狗出售搜搜、向携程出售艺龙,并获得买受人股权的交易模式。

    同时腾讯系、阿里系又活跃在许多影片的制作、宣发环节,且往往同时参与同一部电影的制作或宣发,话语权越来越大。这让影片发行方在票价竞争上也更容易失去动力,同时也影响了电影题材和创作团队之间的竞争。

    从2018年起,笔者曾多次呼吁市监总局对电影行业各类经营者集中行为、涉嫌价格协同行为展开反垄断调查,但是没有得到响应:

    另外, 由于互联网寡头大量参与国内电影产业,同时更热衷按照票房数据来分析和迎合观众喜好,而非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分析不同受众的喜好。这导致近两年国产电影题材、风格出现了同质化,影片质量和口碑下降,能够吸引大量观众付出较高票价和机会成本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电影的资本也会更倾向于押宝流量明星出演的电影,或者之前有一定口碑的系列电影。

    实际上,保护电影行业的有效竞争,不仅是为了保护价格竞争,让更多消费者消费得起影院电影,更是为了保障电影艺术的多样性。从这角度看,笔者强烈建议市监总局能够及早强化对电影行业的反垄断调查,拆分未依法申报就实施经营者集中的在线票务平台企业合并,例如猫眼与微影的合并、阿里巴巴对光线传媒的参股、光线传媒对猫眼的控股,激活电影行业的竞争活力。



    【延伸阅读】

    绍耕的竞争法冷思考
    刘旭,字绍耕,自2006年起至今发布竞争法博客文章千余篇、微博两万余则。开设该公众号普及竞争法知识,研究国内外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实践,谏言竞争法立法、执法、诉讼与合规,监督国内反垄断法落实,助力中国市场经济的法治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