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沟通,意想不到的收获没你份

文摘   2024-07-03 09:00   北京  

               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拓展眼界,共同向前!



本文2820字,阅读11分钟











最近出门乘坐公交车,遇到了一件跟开空调有关的事情。经过沟通,不声不响中,驾驶员将空调打开。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记述这件事。实际上,我记述这件事不是仅仅为了记述,而是要说明沟通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有没有必要在沟通问题上花很多时间钻研提高?

我因为有正反方面的很多经验,自然认为沟通是不可缺少。可是很多人缺少切身体会,当然就不会有我这般想法。不仅没有,还会认为花精力训练沟通能力无异于浪费时间。所以这些人蒙受损失之后,要么认为是别人在捣鬼,要么觉得时机没来到,要么抱怨自己运气太不好,要么将不利于自己的结局归咎于环境太糟糕。当然,也有人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损失——只因他觉得一切显得很正常。

本文开头提出沟通有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研究,第二段则归纳了现实中一些人的观点与看法。两方面加在一起,就是今天我写这篇文字想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沟通乃参与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修养、技能、造诣或者敲门砖。我们先看看缺少这种修养、技能、造诣或者敲门砖会怎么样。这方面我们无需逐一列举每一个案例,只要笼统讲出现象便可一目了然。

社会上隔三差五就有不良案件的报道,不良案件从何而来原因很多。其中之一难道不是相关人员不善沟通造成的吗?当然这里的沟通涉及相关各方,情况也多种多样。有的是根本诉求讲得糊里糊涂;有的是对本应解决的诉求置之不理;有的是空话连篇,缺少实质内容;有的是拒绝及时提供权威信息。本来芝麻大的事情,态度轻慢、三心二意,导致矛盾失去控制。举个我经历的例子。

我女儿当年在外埠高校毕业前,有一科考试通过才能修满学分。当时因为女儿患上肺炎返回北京治疗,治疗得差不多但是还没痊愈就赶紧往学校赶,以便参加第二天的考试。那天是高铁列车第一次从北京南站出发,意外的是供电用的接触网故障,直到深夜将近一点才修好。知道了列车不能及时出发,女儿赶紧联系老师。接通电话,老师不仅不问具体情况,反而怪罪女儿为何不早一天返回学校。此时怪罪又有何用?无论如何我女儿是无法准时参加次日考试了——当时就是往几十公里以外的飞机场赶也不行,因为那时国内航班已经没有。如果老师善于沟通,就不会这般对待铁路故障造成的耽搁。若不是我及时介入,找来车站副站长一起与老师交涉,这个问题不夸张地说肯定无解。无解的结果是我女儿无法如期毕业,也无法如期办理出国留学的一切手续。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我是个毫无修养的人,听到老师这样说话,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隔着电话与老师争吵起来?是不是让满候车厅的人都看到这幕冲突?到了这一步,老师如果固执己见,结局真是不敢设想,毕竟老师在学生命运方面还是很有决定权的。

实际上这世上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老师采取的方法对待处理问题,是不是每天会有很多激烈冲突爆发?尤其是面对他人根本利益安危之际,如此轻慢武断对待是不是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换位思考,如果那位老师遇到类似境况,别人也如此对待他,人际之间的矛盾还怎么解决?

反面的东西不宜讲得太多,到此打住。我们调转话头,讲讲沟通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或者帮助会有什么成色。

我无论是退休以后还是在职期间,有空的时候就喜欢与很长时间没联系的业内朋友联系一下。如果实在太忙,简单问个好也可以。然而,在一般人看来近似闲聊的问候,竟然给我带来不少机会。我退休后的一年,向一位出版社的同行问好,结果聊着聊着,她竟然邀请我去他们出版社给编辑们讲讲国际出版的问题。经过一番磋商,我们敲定了举办讲座的细节,报请上级批准,讲座一个多星期后举行。如果我不与这位同行主动闲聊,举办讲座的机会能降临到我的头上吗?

再往前说一下,有一年韩国的版权代理商找我,问我是否可以帮助他们联系上海一家出版社,我说没有任何问题。恰好,上海那家出版社有我认识的朋友,我马上与上海朋友接洽。一切很快商量停当,韩国代理商与上海出版社的朋友接头非常顺利。后来我又为那家韩国代理商联系了其他几家国内出版社,韩国代理商很高兴,也很信任我。有一年,一下子与我签订了十个版权购买合同,有的价格甚至是代理商帮我提高的。不主动跟国内出版界沟通,不认识那么多同行朋友,会有我后来的收获吗?

进一步往前讲,我专职从事版权贸易工作后第一次参加版权研讨会。开会时,我若不主动与一位业内媒体的记者接洽,会面沟通,后来也不会经常在那家媒体上发表有关版权贸易与版权保护方面的文章;不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就不会有北京印刷学院的老师与我联系给其学生举办讲座;没有北京印刷学院老师牵线搭桥,我也不会有机会在业内知名期刊上发表长文。各位应该看得已经非常明白,缺少沟通,后面那些缺了“如果”就根本无法出现的机会,大概不会让我觉得那是我应该得到的。

不仅编辑出版业务需要精细沟通,就是一般生活也是一样。现如今社会上最拥挤的地方大概就是医院了。要让医院出现“门可罗雀”的景象可以说痴心妄想,只因病人太多。这样一来,医生就是再认真,再负责任,也是分身乏术。此时此刻,只好不停地提高效率,将用于单个病人的诊疗时间减少。说句公道话,也不光是病人太多,有些病人特别爱用电视健康大讲堂学来的医疗知识,对医生工作指手画脚。面对这样的病人,医生就是再有修养,大概也不愿意一点一点地给他分析病状——人之常情嘛。

我也有生病的时候,也得去医院。面对医生我首先表示充分相信医生的工作与医术。其次,医生问我跟疾病有关的情况,我毫不隐瞒,和盘托出。再次,如有机会,我还会向医生表示慰问,因为他们的工作需要准确精细,实在不易。几番下来,医生不仅给我认真治疗,有的还仔细认真地给我分析病情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策。虽然这些分析对眼下治病作用不大,但是却让我非常踏实,就像吃了定心丸一般。

参加高级职称评定对我来说有一道关难过,那就是我缺少大学本科学历。九十年代初我在国家体委一家杂志社工作,彼时评副译审就遇到学历问题。那次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不得而知。十几年后参评正高级职称,也碰到这个问题。我与上级人力资源部门熟悉,主动向他们坦白我在学历方面有不足。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大吃一惊,招呼相关人员查找文件,看看有没有可资利用的条件。最终找到一条,获得一定级别奖励者可以破格参加评审。正好我有北京市版权局颁发的若干奖状,于是经过上级机关审议,我被列入破格参评名单,从而搬掉了参评正高级职称的障碍。如果我不主动找到人力资源部门,不跟人家讲明情况,人家会非常被动。到那时你再联系人家,人家一方面可能觉得有些信息你有隐瞒不报之嫌,就像对医生隐瞒病情一般。另一方面人家也懒得帮你这种对别人缺乏信任感的人。最终被评为正高级的译审是不是有效沟通的一大收获?

直到今天,我每天都能遇到不少事,有大事,有小事。无论大小,只要沟通得法,我的诉求大多数都能得到满足,除非客观条件不允许。沟通的魔力不可谓不大,沟通的作用不可说不强呀!

----------END----------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出版明人姜汉忠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