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编辑称呼让我们看到什么?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7-30 05:25   北京  

              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拓展眼界,共同向前!

本文共2269个字,阅读大约8分钟


我们这里的出版机构中有个职位叫组稿编辑。不过,近些年很多出版社将这一职位称为策划编辑,而且使用这个称呼的机构与场合越来越多,大有取代“组稿编辑”之势。我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多大区别。如果区别很大,“组稿编辑”的职能归到什么职位当中去了呢?时至今日,未见业内有人发表权威解说。看来这两个称呼差别不大,仅仅是多了一个说法而已。

 

说到组稿编辑,英文中有个说法叫“Acquisitions Editor”,其定义是负责寻找、开发可使出版者在巿场上获得潜在益处的内容,同时也承担评估投稿以判断其潜在商业价值或者联系作者以邀其参加出版机构开发项目的工作。不过我还发现一个说法叫“Commissioning Editor”。从维基百科上查询得知,这个说法其实就是买主“任务是对出版机构出版什么样的书提出建议,不过购买哪部书稿的决定权不在编辑,而在高级经理手中”。这个说法究竟如何翻译我没把握,权且将其译成“组稿编辑”吧。

 

从中西出版机构对图书编辑的称呼可以看出中西出版与市场关系的远近亲疏程度。我国出版机构的这类编辑重点是书稿或者创意的从无到有,而西方图书出版机构中的这个职位不论是帮助出版机构在市场上获益还是购买书稿,都与市场关系密切。


换句话说,我国图书编辑的工作重点在内容,而西方图书编辑工作的重心则是在市场。难怪西方一些大型出版机构的大牌编辑享受的待遇堪比我们国家的某些司局级干部。原因很简单,人家在帮助出版机构从市场获益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在我们国度里恐怕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关注内容,另一个盯着市场。这两类出版机构若是碰在一起讨论合作事宜,是不是有些问题先要搞清楚呢?没错。我觉得最要紧的是我们的编辑长期以来受成长环境熏陶,眼睛看到的是内容,对读者乃至市场变化则不大关注或者感觉不灵。虽然近些年出版机构进行了企业化改革,这方面问题有了不少改进,可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与惯性思维乃至观念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具体讲是,我们的编辑构思选题时总用已有观念思考问题,甚至有的编辑以孤芳自赏的态度对待选题构思。如果谁不认可,就对谁大发牢骚。可以这样说,在某些编辑眼中,他们喜欢的就是好选题;他们不喜欢的就不屑一顾。可是这些编辑可曾想到,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搞出的选题能与读者扯上多少关系?我估计半毛钱都没得说呀。

 

我见过这样的编辑(当然是“组稿编辑”,下同)搞出个选题,一会儿说以某行业专家为读者对象,一会儿又说以大众读者为潜在目标。在这些编辑看来,选题就是个面团,怎么揉怎么是——这怎么可能?事先没有调查,事中缺乏思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事后结局能好得了吗?此其一。

 

我见过一些编辑,编出的书大而全,就像百科全书。在有些编辑看来,书要是不往全了写,就不叫书。我不否认有一部分读者需要对某个主题进行全面了解,但是我不敢说所有读者都有这样的阅读口味。从整体来看,图书市场越分越细,大而全的读者从实际调查来看越来越少。如果编辑依然坚持以我为主,其编出的书能为市场认可吗?此其二。

 

我也见过一些编辑,搞不清编辑是怎么成长的,以为被安排在了编辑的岗位上就自动有了编辑资格与水准。这些编辑的口气很大,工作没几天就说自己的眼光有多敏锐。当我说这样当编辑很难进步时,对方告诉我,他一到出版社就被任命为策划编辑。他这一说吓了我一跳,我干了好多年都不敢说自己当编辑水平如何如何。经验没有几许,就以这般态度当编辑,怎么会驾驭得了市场呢?此其三。

 

我还见过一些编辑,整天忙得昏天黑地。一问忙什么,不是校对书稿就是处理身边的杂事,要不就是忙活亲戚朋友交办的鸡毛蒜皮。可也巧了,这类编辑的亲朋好友还真多,鸡毛蒜皮的事情每天都有好几档子。总说忙过一阵,就沉下心来干“正事”,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真没见干过几件“正事”。这样的编辑编出的书先别说合不合市场要求,不出现很多错别字就算很好的了。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编辑害怕做市场书,一提市场就头大脑袋疼,何至如此?此其四。

 

我更见过一些编辑,选题不是由领导分配,就是由文化公司提供,自己只当个校对员。不仅如此,你就是给他一些时间去市场上看看以便获取直观感受,这些编辑也会找理由不去。有时候勉强去了,也是走马观花般大概看看就回来。看得出来,去市场走一趟,仅仅是应付差事,内心毫无兴趣与动力。肚内空空的编辑去编书,能编出让市场欢迎的作品吗?此其五。

 

我退休前十几年从事版权交易工作,对这方面了解多一些。版权交易是图书销售的副产品,是从图书定位与市场细分演化出来的。很多编辑组织选题时根本就没想过能不能在版权交易上有所作为,可是书出版了却找我帮忙,使其版权卖到境外去。房子设计时根本没想洗衣机放在哪儿?等房子交付入住了,才发现洗衣机摆放成了问题!放卫生间很合宜,可是地方太小,多半放不下;放客厅倒是空间有余,但是没有上下水衔接!很多编辑策划图书就是这样,预先没考虑,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来得及否?此其六。


以上几种现象是我在职时亲眼所见或者退休后从业内在职编辑听来的,难足为凭,更不是全部。可是不论怎么样,我们的编辑以内容为中心、为重点时产生的结果就是忽略读者需求,不明市场变化,缺少战略眼光。这样的编辑在办公室里当编辑或者说“做书”“攒书”,能“做”“攒”出什么结果?

 

要想让图书出版更好地在健康轨道上发展,就不得不纠正一些出版机构靠市场以外因素做出版的惯性。可以这样说,不在市场上下功夫,不掌握市场这个出口,在出版界当组稿编辑大概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恐怕也是很没意思的。


 
----------END----------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出版明人姜汉忠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