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时抑制什么东西最重要?

文摘   2024-06-15 10:34   北京  

             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拓展眼界,共同向前!


本文2136字,阅读约8分钟











在很多人看来,人际沟通可有可无,所以不太讲究与人沟通。这样一来,在某些情况下,事情没有进展以致不成,通常归咎于关系太少、时机不合、实力缺乏等。还有的时候,主观上非常努力,可是取得的成效却乏善可陈,实际上如果他们在“某些方面”讲究一些的话,他们的进步或者成就会大得多,有时候甚至大得连自己都不敢想象。如此看来,是不是损失巨大呀?

最近二十年以来,我因为尝到了沟通有效的甜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人际沟通问题。如果说,我在沟通上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什么都多,一点都不夸张。二〇〇五年《北京晚报》记者来我工作的出版社采访,问我每天都做什么,我说我每天很大一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与出版界及出版媒体朋友聊天。在我看来,“聊天”就是沟通,很多事情通过网上聊天就给解决了。

虽然我在沟通上花费的精力多得多,可是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成效——不仅没有影响,反而促进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每年都能令人羡慕地完成任务。这便是沟通的铺垫价值在起作用,也是沟通的魅力结出的果实。

这么多年来,但凡想做什么事,只要是客观条件具备而又稳定,只要合作或者沟通对象态度真诚有长久观点,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事情都能办成,这绝不是大话,也不是空话。如果这样说各位朋友不太明白,换个方式可就容易理解多了。事情办不成,基本上都因为彼时各种条件没有出现或者原有条件后来消失,当然也有突然发生变化的。还有一种概况是沟通对象因其自身原因在合作意愿与态度上发生重大转变,进而导致合作夭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沟通经验的丰富与娴熟,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失败或者损失越来越少,直至现在基本不复存在。

道理很简单,各种条件具备,合作双方都有强烈的合作愿望与态度,沟通就容易进行,也会非常有效。如果条件有了,也有合作的愿望与态度,最终事情没办成,可以肯定地说无一不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无效造成的。沟通不畅或者无效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个是该提供的信息没有提供,人家不了解要紧的情况,不可能使人家作出决断。另一个是信息提供一大堆,不分主次,没有轻重,最终对方根本完全不解讨论主题需要的信息,而是让次要信息或者不相干信息占据了对方的大脑。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合作对象的状况,尤其是内心不可言说的想法一无所知,说起话来文不对题,就像拿错了钥匙去开锁,当然就打不开对方思想或者思维这扇大门了。如果您不信,我就举个例子给您说说。

多年前,有来自两家出版社的朋友向各自出版社社长推荐我,希望两家出版社邀我去讲讲出版合同怎么签更有效的问题。没过几天,两家出版社的朋友先后告诉我,他们的推荐被其社领导拒绝了。其中一家出版社社长说,姜汉忠是搞版权贸易工作的,怎么会叫他来谈出版合同呢?扯不上关系呀!这样一说,我的朋友无言以对。当然我这里引用的话并非直接引语,因为领导说的原话比这更直接——还是给相关领导留点情面吧,尽管这里并未指名道姓。

这件事如果碰上我,首先我要做充分的准备,才会向领导推荐这件事。其次,我还要准备充足的理由,让这个推荐难以遭到拒绝。前几年我确实是做版权贸易的,版权贸易怎么做的?当然是通过合同订立完成的。别说对合同一无所知,哪怕是不那么精通,也会让对手钻了空子。从另一个角度说,版权贸易的合同与我们平时讲的出版合同只是条款形式有别,合同本质没有不同,都是需要责权利义平衡的。我在职业生涯最后的十几年中,与外国权利人订立了千余个版权贸易合同,审阅修改本单位六千多个出版合同。不仅如此,我还在出版界媒体上发表了有关合同的系列文章。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理论上讲,姜某人给出版社编辑及相关人员讲合同订立问题富富有余。

为什么有些人沟通会失败?有些人会成功呢?上面讲的仅仅是现象,归纳起来,失败者通常都是因为没掌握沟通的真谛。

沟通的症结或者称要害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思维。人际沟通的目的——如果是与对方固定思维差距很大的目的,就必须来个“先下手为强”,不让对方的固定思维出来捣乱。前文提到的那个案例,领导的固定思维就是我做版权贸易,与出版合同无关。熟悉两者关系的人绝不会这样认为,当领导的不做具体业务,对两者的关系肯定不熟,容易将其对立。说服这样的人,必须先用足够搏得眼球的东西将其牢牢吸住,就像我在前文讲的方法。将对方吸住之后才能按你的思路往下沟通,否则“出师未捷身先死”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那么如何吸引沟通对象注意力,使其偏离自己的固定思维,向你靠拢,最终让你领着走呢?

一是开门见山,提供令人眼前一亮的事实,而最吸引人的事实莫过于数字。其次是头衔,现在的人很注重头衔,只要一说头衔,很多话无需再讲。第三是名家背书,即有社会名流为你站脚助威。第四是有专著或者专业文章发表。第五是得过政府部门颁发的名誉称号或者奖励。

待等上述之类“杀手锏”抛出之后,沟通对象的固定思维就会被抑制了一大半,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此时此刻再去试图说服对方,将会容易得多。到那时,只有你兜售你那主张的份,对方根本没有反驳你论点的机会;只有按你说的去做才正确,对方早已丧失坚持自己固定思维的信心。

到了这个地步,说服沟通工作才算进入正轨,沟通过程才有会最终大获成功。

----------END----------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出版明人姜汉忠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