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己少烦多愉快?

文摘   情感   2021-12-22 16:09  

           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拓展眼界,共同向前!


本文共1591个字,阅读约6分钟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按照古人的说法,一方面是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常常要占人生之事的八九成。不如意已经把人挤到了犄角旮旯,可是偏偏还不能找个人说道说道,找个发泄情绪的出口。为什么呢?“可与人言无二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并不是没人听您发牢骚,而是洗耳恭听意义不大。道理很简单,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当然也就有不同的态度。您觉得很难受的事,换个人未必就难受;您觉得很高兴的事,跟别人说完了,别人未必就高兴。这样一来,您跟别人谈感受就难有共同语言。这便是在这世界上能与人产生共情者异常难得之所在,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共情者就是人生交往的“一将”。换句话说,一般人感同身受地理解别人的处境非常不易,能跟别人一样悲愤或者快乐者更是凤毛麟角。

这样一来,要想使人少些悲怨,多些愉快;少些郁闷,多些快活,就得靠自己,这方面的工作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得由自己来承担,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媒介使自己愉悦、快活起来。当然这里说的“愉悦”“快活”并不是放飞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愿干什么干什么,更不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乃至违背人性、触犯国法为代价,那样做会适得其反,也是很不值当的,是不会笑到最后的——不仅愉悦不起来,高兴没几天,最终还要郁闷得完蛋。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做到让自己尽可能多地愉悦?尽可能少地郁闷?首先要掌握人这种动物的特点;掌握了人的特性,据此采取措施,愉悦也罢,高兴也罢,才会是名副其实的,而且也是有质量保证的。

 

人的一个特点是喜欢群居。“群居”在这里的意思是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做事都是若干人一起。如果是一个人独自吃饭,是不是就很没味道?一个人做事也没兴致?一句话,人离不开“聚”,这一特点务必要掌握得很透彻。

既然是“群居”,另一个问题就产生了,那就是名声。大家在一起,极少有人愿意淹没其中,甚至沦为“众人”。相反,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竭尽全力使自己脱颖而出。在这个“脱颖而出”当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众人对其给予的评价,而良好评价的结果便是美妙的名声。美妙的名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用我们最熟悉的语言形容,就是面子。如果一个人在人群之中得到的评价比较高,很有面子,那这个人势必会很愉悦——受到很多人尊重嘛。当然除了愉悦,还会占据更多的生存和发展资源,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在众人的评价中,同伴以及主宰自己命运者的良好评价非常重要。然而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如何评价自己,一不看您自己怎么说,二不看您的熟人或者与您有关系的人说什么,就像战国时代邹忌对齐威王讲的:“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有求于您的人要是说您好话,其中能有几分真实感?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人家跟您有利益关系,当然不敢说您一个“不”字了。

什么样的评价才会使人觉得相对公允可信呢?也就是什么样的评价才能唤起一个人的愉悦感呢?应该是那些不特定的人群或者说与自己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人。只有那样的人说出来的话,给出的评价才有可能真实可信,甚至是恰如其分。

所以,一个人活在世上多为不特定的人群做事,当然是做一些您力所能及而又为人所需的事,令您十分为难的事不在此列。相反,费了很大的劲为别人做了一件事,别人也许高兴了,可是您自己却并不愉悦,那样一来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简而言之,只要您不断盘算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私利,只要您懒于为不特定的人群做事,尤其是只有您才可能为其助上一臂之力的当口,您就不会得到什么良好的评价。得不到公众的良好评价,大概您这辈子都不会享受真正的愉悦,更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快乐,有的只有烦闷。

有人说他从不为别人做事也很快乐。也许是吧,但是我敢说您说的那种快乐给您的回味太浅薄,太短暂,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耐不过世界的变迁。如果您固执己见,非要整天围着自己的利益打算盘,我相信您笃定会主动从内心生出越来越多的不愉快。信不信由您!


------------END------------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出版明人姜汉忠
用哲学家思维,戳普通人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