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教育|课堂生生对话为什么总是发生不起来?
文摘
2024-11-28 23:32
湖南
生生对话是课堂对话形式之一,是课堂生成的重要途径。应该说,一堂生生对话顺利发生的课堂才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课堂,才可算尽量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一直以来,我的课堂都在这方面遭遇巨大的困难。(
点击可阅:
教育|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但是探讨依然没有真正发生
)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想先回到“对话”概念本身来,相关的阐述有很多,我认为
“对话”是基于双方思想情感的共鸣或争鸣的外化形式。
而思想情感的共鸣或争鸣又以“倾听”为前提。
如果没有真正的倾听,那么对话也难以发生。
倾听不只是接收对方的信息,更在于理解和思考,最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只有经过了这一内化的过程,才算是真正的倾听。我们会注意到,有些人听话不听全,别人才说一半就急于插话。又或者不会去理解对方的表达,而是以己度人,把自己主观上想当然的理解去替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甚至不断地对说话者的内容断章取义,来印证自己的主观理解。和这样的人对话
我们往往会觉得
很困难。(
相关阅读:
教学|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迷娘(之一)》与《树和天空》备课札记
)
那么,为什么倾听会这么难呢?
首先是缺乏倾听的意愿
,即不愿听你讲。就我在课堂上的观察来看,主要有如下的情形。
没意识到自己要去听。
那些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姑且抛在一边不谈,有些学生会认真听老师讲,但没意识到同学的发言也是要认真听的。他们有一种服从于权威的奴性意识,老师讲的都认真记录,同学发言缺乏权威性,往往不如老师说的正确全面,所以一般不听,等着老师的权威发言。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学生就不会倾听,他盲目地听信老师,不会有效地内化老师讲的内容。另外,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辐射式的课堂教学,也早就使学生默认,发言者主要是对老师发言,而不是对同学,他们会自觉地缷下倾听者的身份和责任。
对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难以理解。
有些同学的表达可能不够清晰准确,给听众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这时同学往往会放弃倾听。不感兴趣的内容,自然不会愿意多听。
不喜欢发言的人。
早两天读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人其实很容易招致同学的嫌恶和厌烦,因为他的积极映衬出了他们的不积极,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为了避免和反抗这种伤害,他们会对积极发言者产生敌意。我还真留意到了,当一个同学积极发言时,有同学脸上露出了厌烦、鄙夷等情绪,温和点的,会表现出不耐烦、嘲笑的表情。
其次是缺乏倾听的方法。
倾听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最直观的标志就是,起码要等发言者完全表达之后再流露自己的情绪或发表有关意见。但我观察到,当发言者才站起来,什么都还没说,就可能有人起哄,以此为乐。或者,发言者还没讲完,就急于反驳争辩。这些都是错误的倾听方式。至于有关的情绪,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这也正常。但应该有放有收,尽量减少对发言者的表达造成干扰。但学生常常不顾及这些。
此外,诸如记录发言者的内容,暂时放下自己的偏见,正确理解发言者的意思和逻辑,用自己的观点与发言者的观点进行碰撞进而深化认识等等,很少看见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倾听方法。他们往往片面理解发言内容,不断强化自己的主观偏见,或者只顾一时的情绪宣泄。
因为缺乏真正的倾听,对话也就失去了基础。
而
表达上的问题也给生生对话的发生造成了阻碍
。主要也表现在意愿和方法这两方面。
有些同学听完发言之后,是有一些感受和见解的,可是他们不愿意将其整理出来,外化为语言。可能是觉得麻烦,也可能是觉得没什么意义和价值,也可能不想和人分享,又或者心存顾虑,担心自己的回复和同学发生冲突。表达意愿的缺失,使他们错过了很好的语言运用的机会。
而另一些同学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却方法不当,存在表达缺乏条理、用词不准确、表意不明、声音太小、说话含糊等各种问题,这影响了同学倾听的意愿和效果,导致对话难以进行。
就目前我上课的情况来看,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是有的,但是生生对话却一直没有真正地发生。一个学生讲完自己的见解,另一个学生讲的也是自己的见解,彼此的碰撞很少,偶尔会有观点的补充,质疑、异议则极少。一般能有一个学生对前面学生的发言做出回应就不错了,很少出现三四名,或者更多学生就彼此的发言进行回应。小组讨论时,这种情形稍好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现在也感到困惑。教学时,我会刻意安排“对话”的环节,比如让学生评价同学的分享发言、提建议、做补充等等,但大家依然表现得不是很积极,推一下,动一下。不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分享一下呢?
2024年11月28日
杏雨心言
教育的思考文本的共鸣生活的感悟当婴儿来世时从不问带有何种目的
最新文章
教育|课堂生生对话为什么总是发生不起来?
教育|58岁的董老师猝死在学校的宿舍,纯属意外?
教育|学习任务如此落实,真的好么?
教学|学生画的《包身工》,又一次给了我惊喜
教育|有多少老师每天忙着在工作群里自证清白?
读书|好色的居然是那只猴儿?——论孙悟空的一个过渡型形象
教学|作文训练之“有始有终”——高二上期期中考试下水作文
教学|《包身工》里一段有点令人费解的话
教育|孩子濒临绝境,家长犹不自知
教育|不妨给学生读点“不好”的书
习作|巧遇闫罗彬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学生更喜欢聊哪篇?
教育|宿舍起火学生刷脸逃生是为了保障安全?
教育|高中学生干部受贿?学校:属实!
教育|我尝试过的一些叫醒学生的方法
教育|我们是否教给孩子真正的写作?
教学|孩子,我理解你写不出作文的感觉
教学|古典爱情诗歌阅读导学案——《诗经•邶风•静女》《鹊桥仙•纤云弄巧》联读
教育|视频监控学生趴桌时间精确到分钟,这骇人的高科技就该一锤子砸了!
教育|应试教育有没有埋没数学天才?
读书|天赋与教育的关系——《卡尔·威特的教育》阅读笔记
教育|姜萍:违规?作弊?诈骗?
教育|火车票都无纸化了,大力提倡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还在孜孜不倦地要求手写教案!
教学|对比阅读都有哪些组织形式?快来看看吧!
教学|《苏武传》教学讲惯了家国大义,要不要关注一下苏武的个人命运?
教学|我在《屈原列传》教学过程中“瞎掰扯”的几处地方
教学|《离骚(节选)》与《屈原列传》对比阅读备课札记
教育|任何学段的学生都应多读“课外书”
教育|评个职称要闯几关?
教育|因为一块橡皮擦举报老师的家长,你知道哪里过分了吗?
教育|玩手机的小女孩
公众号“杏雨心言”持更三周年了
教学|注释版《汉书·司马迁传》与《报任安书(节选)》(资料分享)
教学|教学“逻辑的力量”应把握的两个原则
教育|学生说感到焦虑茫然,我这样回复他
教学|探讨选材方法的“样本”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对比阅读教学
读书|柏拉图论教育(上)——《理想国》阅读笔记(五)
教学|跨学科学习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发生
教学|用课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情境教学设计
教学|上午第一节课能够让全班学生都嗨起来,我觉得我已经很行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后记
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情境教学设计
教学|同为记梦悼亡,苏轼的《江城子》和纳兰性德的《沁园春》你更喜欢哪首?
教育|这几个补交作业的学生让我心酸又无奈
教学|《将进酒》与敦煌古本《惜罇空》的十处不同——《将进酒》对比阅读备课札记
教育|学生的“背刺”还是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教学|作文训练之“人间烟火与文明秩序”
教学|怎样处理“教学中断”的情况?
教学|从文本内部组织的对比阅读教学——《春江花月夜》对比阅读教学(第一课时)
教育|又是教师节了,老师,你被教育了吗?
教育|让家长买冰块,捐空调?放两天假不好吗?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