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众号更改了推送规则,请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多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让您在房产江湖中运筹帷幄、执掌乾坤。
近日,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在中国进入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第五个年头后,自9月24日以来的过去几周公布的一系列史上最强宽松政策为持续下行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转折点。
中央已明确稳定房价是此次政策宽松的主要目标。因此,此次宽松的时机被认为与以往零敲碎打的宽松措施有所不同。供给侧为开发商提供全面信贷支持、鼓励地方收购滞销库存住房、严控新增建设住房,需求侧为购房者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并全面放松住房限购措施。刺激市场参与各方最大力度举债加杠杆,确保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在基本情景下,高盛预计中央将在2025年至2027年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提供8万亿的额外财政支持。高盛还估计,房价将在2025年底趋于稳定,预计2027年平均价格将同比增长2%。2027年新房市场销售额将稳定在8万亿左右的水平。
而至于当前热议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与日本相比的话题,高盛称,从某些方面来看,中国的情况甚至比30年前的日本还要糟糕。首先,中国的出生率进一步下降,2022年下降至0.75%,2023年以更快速度下降,远低于日本1990年的0.99%,这一数字可能尚未触底。人口结构的加速转变给已然面临通缩压力和房地产危机的政府带来长期挑战。中国房地产业的疲软也显得更加明显。中国城镇住宅空置率约为20%,是日本1990年9%的两倍多,而且中国房价是家庭收入的30-50倍,而日本1990年的房价是11倍。鉴于中国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日本1990年的两倍,房地产市场低迷对中国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将大于日本。尽管如此,一些有利因素表明中国或许能够避免长期衰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并未因股市崩盘而加剧,而日本在1990年初的情况则不同,当时股价暴跌严重损害了其银行系统。由于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较低,即使总人口减少,中国的城市中心人口仍可能继续稳步增长。此外,尽管人均GDP明显较低,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也可能高于1990年代的日本,这应该会使去杠杆化过程不那么痛苦。此外,与1990年代的日本企业不同,健康的中国企业不愿投资不是因为资产负债表受损,而是因为监管收紧和政策不可预测。日本银行能够拖延处理不良贷款,并向僵尸企业提供宽限贷款。中国倾向于让商业银行吸收大量房地产和地方隐性债务的损失,这可能仍会限制它们的信贷创造能力。日本90年代的困境有多少与人口结构直接相关?企业看到人口结构对长期增长预期施加了下行压力,于是削减支出并增加储蓄,形成了一个负反馈循环。‘日本化’的核心是长期增长预期的恶化,而不是人口状况的恶化。目前,随着9月底以来的史上最强洪荒级救市措施以及发改委表示仍有一半救市政策在路上,表明监管层的重心已经从拍苍蝇转向强调经济发展,加快重组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并加强社会保障以鼓励长期家庭消费。政策的可预见性和协调性对于民营部门的投资需求和信心至关重要,随着家庭和企业信心复苏,中国楼市和经济不必重蹈日本90年代的覆辙。
**北京每日住宅成交情况**
2024年10月25日,北京新建住宅网签262套,库存85558套,二手住宅网签946套。公众号后台回复“网签”,即可探索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