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引发的全身性疾病,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上HIV合并病原感染较为常见,合并感染不仅加速病程进展还影响患者的用药治疗。HIV合并感染的病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在HIV合并感染的常见病毒里,除HBV、HCV感染外,HIV合并CMV病毒感染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临床诊治。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病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是在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课题组发布的《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病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修订更新而成,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编写发布,旨在提供针对艾滋病(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病(CMVD)的诊疗指导。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中国临床实践,对AIDS合并CMVD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下对共识中的要点内容进行解读。
1
疾病概述
CMV又称人巨细胞病毒或人类疱疹病毒5型,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人群对CMV普遍易感,CMV致病力弱,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个体通常不具有明显毒力,多表现为潜伏感染。巨细胞病毒病(CMVD)是由巨细胞病毒(CMV)侵袭组织器官引起的一种终末器官疾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的AIDS患者。当宿主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时,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再激活可快速进展为CMVD,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
流行病学
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AIDS患者中CMVD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中国因晚发现率高及部分患者未接受或ART失败,CMVD发病率仍较高,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全球范围内成人血清CMV抗体阳性率为40-100%。由于CMV和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故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血清CMV抗体阳性率高于HIV阴性人群。
3
高危因素
未启动ART或者ART失败、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既往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高病毒载量水平CMV病毒血症,以及HIV RNA>1×106拷贝/mL是AIDS患者发生CMVD的高危因素。
4
临床特征
AIDS合并CMVD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具有高致残性和高致死性特点,是AIDS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因素之一。CMVD临床表现多样,与器官受累情况相关,常见累及眼部、肺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在合并CMVD的AIDS患者中,巨细胞病毒体视网膜炎(CMVR)约占85%,CMV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约占10%,而CMV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肺炎和肾上腺炎约占5%。CMV病毒血症常见于HIV RNA>1×105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的AIDS患者。
5
诊断检测
共识详细说明了AIDS合并CMVD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强调了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包括分子生物学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PCR检测具有简单快捷、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可定量的优点,且能在多种样本(包括血液、房水、脑脊液、尿液、组织、白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粪便等)中进行检测。PCR检测还可动态监测CMV感染,反映其病毒载量,预示感染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在诊断CMV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抗体检测包括CMV IgG和CMV IgM,多采用ELISA检测,常用于CMV感染的筛查,对活动性感染及早期诊断的价值有限。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活动性CMV感染的金标准,该方法特异性高,但灵敏性较低,由于实验条件要求严格、易污染、培养技术繁杂、耗时长等原因,所以临床应用较少。
6
治疗预防
共识提供了针对AIDS合并CMVD的治疗建议,包括抗病毒治疗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在没有明确ART限制性因素的情况下,合并CMV病毒血症的患者应立即启动ART,合并CMVD的患者应在抗CMV治疗2周内尽快启动ART。ART方案宜选用强效、低毒、药物相互作用少的药物,推荐基于新一代整合酶抑制剂的联合ART方案、基于融合抑制剂联合ART方案作为AIDS合并CMVD患者的优选方案。对于因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机会性感染而需延迟启动ART的AIDS合并高病毒载量CMV病毒血症(CMV DNA≥1×104拷贝/mL)患者,可考虑进行抗CMV治疗。
对于HIV与CMV的核酸检测,圣湘生物国内上市HIV核酸检测产品(已获欧盟CE ListA类认证)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达25 IU/mL,线性范围更宽,50 IU /mL~1.0×108IU/mL,可有效应用于临床HIV检测诊断。同时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也已在国内和欧盟获证,采用“一步法”核酸快速提取检测技术,最低检测限达400 copies/mL,线性范围达400copies/mL~4×109 copies/mL,可用于CMV的检测监测,为合并感染提供有力诊断手段。
撰写 | 韩剑峰
校稿 编审 | 缪为民 刘娟
编辑 | 谭易秋子
注:图片源于网络 侵删
声明:①本公众号所发表的原创内容,如需转载,须在文首位置注明来源。②本公众号所有发表内容,注明出处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与公众号立场无关。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