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流脑,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文摘   2024-07-05 18:08   湖南  


7月3日,西宁市湟中区教育局和卫生健康局联合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内容涉及湟中区第一中学两名学生因病去世的具体情况。这一消息迅速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公告中指出,两名学生均为八年级同班同学,先后间隔20天发病,且在短时间内不幸去世,病因均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这种细菌究竟是什么?它的传染性如何?我们需要为此感到担忧吗?



什么是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是一种能够引起急性脑膜炎和败血症的细菌。自1887年首次被发现以来,该细菌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多次大规模流行病,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此地被称为“脑膜炎带”。我国在1966年至1967年,也曾遭遇一场严重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由脑膜炎奈瑟菌引发,约有300多万人感染,病死率高达5.49%,造成了16万人死亡,发病率高达403/10万,是抗疫斗争中代价最惨重的一次。


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流脑”好发于1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超过10%),发病后24小时可进展至死亡,暴发型如不及时治疗6-24小时内即可危及生命。治疗的黄金期以小时计算。感染者有1/5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1/3会终生伴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后遗症。




我们身边有脑膜炎奈瑟菌吗?



至今发现人是自然界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唯一宿主。脑膜炎奈瑟菌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我们身边,健康人群携带率为0-15.5%,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则高达25-50%。脑膜炎奈瑟球菌可在人鼻咽部黏膜定植或导致局部感染,仅约1%感染者发病,脑膜炎奈瑟球菌只有穿过黏膜屏障后方可引起侵袭性菌血症或流脑。


根据脑膜炎奈瑟荚膜多糖的特异性,脑膜炎奈瑟菌至少可分为12个血清群,95%的侵袭性疾病的脑膜炎奈瑟菌主要为 A、B、C、W、Y、X 六个血清群。在我国2010年至2020年期间,流脑致病株以C群为主,W、B和Y群有明显增多趋势。目前我国可以接种到的流脑ACYW135多糖结合疫苗可以为儿童提供最为广泛的保护,但其仍无法囊括对流脑B群菌株的防护,且接种疫苗5年以后保护效率会下降,因此疫苗的保护作用也不是10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是如何传播的?



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例如咳嗽、打喷嚏或近距离接触。人群密集的环境,如学校、宿舍和军队,特别容易爆发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感染有哪些症状?



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头痛、呕吐,和(或)有脑膜炎刺激征,婴幼儿可见前卤隆起。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这些症状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如何确定是否

感染脑膜炎奈瑟菌?



1. 血常规

2. 脑脊液检查

3.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 细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 细菌培养

  • 核酸检测

  • 血清学检查


其中,核酸检测方法快速精准,可作为确诊依据。




有哪些疾病症状

相似需要鉴别诊断呢?



流脑应主要与其它细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相鉴别。此外,还应与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原因的败血症、各种原因的紫癜、脑脓肿、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鉴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如何预防?



疫苗接种:接种脑膜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在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及时就医: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面对流脑疫情,预防和及时检测是关键。圣湘一直深耕传染病领域,针对脑膜炎奈瑟菌的精准诊疗需求,圣湘生物创新推出了快速全面精准的脑膜炎奈瑟菌的快速核酸方案,助力脑膜炎奈瑟菌的精准诊治。




注:图片源于网络 侵删

声明:①本公众号所发表的原创内容,如需转载,须在文首位置注明来源。②本公众号所有发表内容,注明出处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与公众号立场无关。

往期回顾

圣检E讯
分享检验领域前沿动态,提供文献解读、大咖课堂、行业指南、活动信息等精彩内容,携手解读疾病密码,同心守护健康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