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 | “叶子”里的秘密(一)(中班)

教育   2024-11-06 13:51   北京  

“叶子”里的秘密(中班)

(一)



主题由来

北京是一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而叶子,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位通信员,常常首先向我们告知着四季的变换。在班级的一次语言活动“秋天”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变化时,多名幼儿都提到他们发现叶子变黄了、掉落了。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幼儿对叶子的兴趣,产生了“叶子为什么会变黄”“为什么会落下来”等许多话题。于是,本班教师以幼儿自身的发现与好奇——“叶子”为切入点,将“叶子”作为本学期项目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逐步发现、分析和解决关于叶子的问题,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叶子的特点,与叶子进行多种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同时应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通过大自然的产物——叶子进行真实互动,充分感受自然,在动手动脑中发现叶子的奥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目标


01

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能够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02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并尝试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03

能够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愿意与他人交流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连贯。

04

活动中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0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够大胆表现。


主题脉络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第一阶段——计划:

掌握前期经验 追随幼儿兴趣


在项目活动的启动阶段,教师和幼儿围绕叶子进行了“叶子游戏头脑风暴”,在“关于叶子的问题”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说到叶子你们会想到什么吗?想和叶子做什么游戏呢?”

幼儿:“老师我想玩叶子雨。”

幼儿:“老师我想看叶子书。”

幼儿:“老师我想收藏叶子标本。”

教师:“哦,原来说到叶子你们会想到这么多的叶子游戏,那关于叶子你们还有更多想要知道的吗?”

幼儿:“为什么有的树叶还长在树上却干巴了?”

幼儿:“茶叶是我们看到的这些叶子吗?”

幼儿:“为什么有的叶子会掉落,有的不掉呢?”

教师:“你们的这些问题老师也很好奇呢,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一起记下来,然后一起去想办法,找到答案吧。”


教师与幼儿共同围绕“叶子头脑风暴图”“关于叶子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幼儿发散思维,大胆发言,提出的问题不只停留在叶子外形的层面,还涉及了作用、结构等更深的层面。同时,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接触、了解和发现叶子,教师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关于叶子的资料,为幼儿设计了叶子调查表,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实地考察,一起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丰富幼儿关于叶子的前期经验,帮助幼儿提高对叶子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同时也更清晰了幼儿对叶子的兴趣和问题,基于此,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支持幼儿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探索:

践行师幼共建 亲历探究过程


在项目活动的第二阶段,教师与幼儿一同展开了关于叶子的各种探索活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真经验、真能力、真知识。


探索活动一:

认识叶子的身体


教师为幼儿拿来了挂画和实物叶子,并请幼儿观察实物叶子,画出叶子的各个结构部分,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叶子的结构。面对“老师,我怎么找不到银杏树叶的叶脉?”的提问,教师对幼儿的发现予以肯定并引导幼儿一起摸一摸,感受叶脉的形状,最后总结出“叶脉的样子也是多种多样的”,加深了幼儿对叶脉的认识。


探索活动二:

叶子大写真


教师组织幼儿两次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去户外对幼儿园内的叶子进行发现与写生。两次写生,幼儿的反馈截然不同。



第一次写生时,许多幼儿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画笔,对叶子外形的描画缺少细节,或仅进行描摹。在第二次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到更多幼儿能够根据叶子的真实颜色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能够画出边缘锯齿、叶脉等。这既体现了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对叶子认识的丰富。


探索活动三:

对比观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4~5岁的幼儿提出:“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于是本项目活动中,也加入了对比观察的活动。


1

爬山虎叶VS枫叶


两种叶子均是幼儿园内随处可见的,且外形上有一定相似。幼儿充分运用视、触、嗅的感知方法,按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2

干叶子VS湿叶子


此活动中幼儿同样运用了视、触、嗅的感知方法。“干叶子一碰就碎了,湿叶子碰也不会碎。”“湿叶子是厚厚的,上面还有水。”……在表征方式上,教师不仅引导幼儿说出来、画出来,还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去表现干湿叶子的不同,充分发掘幼儿的一百种“语言”。



探索活动四:

户外游戏


1

叶子雨


幼儿抓起一捧枯叶向空中抛洒,叶子随风飘扬再像雨点般落下,仅此便会引发幼儿阵阵欢乐的笑声。


2

北风爷爷你吹吧


《北风爷爷你吹吧》是以歌曲《我是一片小树叶》为音乐伴奏,幼儿们都变成了一片片快乐的小叶子,它们自由地运用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展现叶子在风中飘扬、落下的样子。



探索活动五:

科学实验


1

白菜变色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叶脉的作用,一同进行“白菜变色”的实验。教师为幼儿们准备了三个透明容器,里面分别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每一个容器中还有一片大大的白菜叶。通过“猜想-实践-得出结论”的方式,白菜叶的变色过程让幼儿们直观地了解叶子用叶脉吸收水分的过程。



2

保存叶子的方法


教师先请幼儿大胆思考保存叶子的方法。火火说:“可以放到袋子里。”陶和说:“我觉得可以泡在水里就不会干了。”久久说:“我们做叶子窗帘的时候给叶子压膜了,叶子就没有干。”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实验材料并邀请他们亲自验证。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合适的保存叶子的方法——放在密封袋、夹在书里或通过压模的方式储存。



3

叶绿素提取实验


为了使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叶绿素是存在于叶子中的,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了叶绿素提取实验。在酒精的作用下,叶绿素被提取,溶解在了酒精中。


在这一系列科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用实验记录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帮助幼儿获得更加容易理解的直接经验,并用多元的方式进行了个性化展示。



探索活动六:

①小组探索

 ②叶子线上小课堂


1

小组探索


通过多种探索活动,幼儿们在项目活动第一阶段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园内的时间和资源有限,为了让思考更加深入,教师便再次收集整理了幼儿们的问题,将幼儿按兴趣分为四个探索小组——



1组: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叶子?有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

2组:还有哪些叶子没有掉?为什么这些叶子不掉?

3组:叶子能吃吗?我们的叶子是喝茶的茶叶吗?

4组:叶子为什么要有叶尖、叶柄?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园外进行探索和学习,再回园进行分享。


2

叶子线上小课堂



本班有一位家长从事植物科普相关工作,教师邀请家长参与“线上进课堂”活动,为幼儿们进行了一节“叶子线上小课堂”,家长专业又生动地为幼儿们讲解了“叶子为什么有不同颜色,落下来的叶子去哪了”等问题。


探索活动七:

叶子博物馆(角色区)



在与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时,幼儿提出了“还有游戏没玩过”和“叶子雨游戏我还想再玩一次”的问题,于是,教师聆听幼儿的想法,萌生了在班级中设置一块区域支持幼儿进行叶子相关游戏的想法。


师生共同探讨“我们要去哪里玩”以及“活动区域叫什么名字”。针对“我们要在哪里玩”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与幼儿共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去发现。针对“活动区域叫什么名字”,同样是以师幼共同讨论和投票的方式决定将名称定为“叶子博物馆”。此后,师生共同讨论了叶子博物馆中还需要什么材料来支撑游戏,幼儿互相启发,积极准备。班级中缺少的材料,则由教师灵活运用园所和家长资源,进行了准备(如桌椅、图书)。



叶子博物馆打造完毕后,教师与幼儿开始共同讨论如何进行游戏,共建游戏规则。最终,梳理出游戏流程:


(1)选角色:收银员、馆员、顾客。

(2)收银员引导顾客付5元门票后,扫码测温后进馆。

(3)体验叶子游戏(叶子窗帘制作、叶子图书阅读等)。


探索活动八:

其他区域结合——

美工区、表演区、自然角



项目活动中,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了叶子粘贴画、叶子敲拓画、叶子窗帘、叶子折纸等美术活动。在教学活动后,经与幼儿讨论,教师挑选了部分活动投入美工区,支持幼儿持续游戏。在表演区,则将教学活动歌曲《我是一片小树叶》作为一个节目,丰富了幼儿的节目单。


另外,结合自然角的创设,教师请幼儿自愿带一片叶子植物来班,放在植物角。幼儿需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叶子植物,包括名字、外形、照顾方法等,再插上写着自己名字的小牌子。这样,幼儿们不仅丰富了对叶子植物的认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幼儿们对植物的情感联系。



未完待续......


供稿:中国科学院第六幼儿园

张悦、姜东含


京师爱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园课程综合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