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楼市鱼眼的第672篇原创文章
11月22日,《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南京、合肥两市将建立两市工信部门持续开展两市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进行深度协作,充分利用会展活动推动两市企业交流合作。
根据这份协议,两市将建立工信部门常态化会商机制,沟通协调产业合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持续开展两市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进行深度协作,在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双方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开展产业协作交流、互补发展。
你没看错,合肥与南京,芜湖身边的大哥和大表哥,这次选择抱团取暖了。
楼市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城市发展的问题。
而城市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在分割经济的大蛋糕。
尤其在低速的经济发展周期里,城市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以楼市为例。
现有的购房者就这么多,在约束性的政策放开后,大城市将比小城市更具吸引力。
楼市的虹吸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
从这个层面上看,这一轮楼市周期之后,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是,看到了合肥与南京的这次双城记,从竞争走向联合,又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合肥与南京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
尤其是在都市圈这个“势力范围”圈定后,两个都市圈都圈定了部分同样的城市。
马鞍山,滁州和芜湖都属于两大都市圈里的核心成员。
同时,芜湖和滁州又是安徽的第二三城,在安徽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在这个圈子里,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在若干年前,在这两个城市里,南京甚至要比合肥更为亲近。
滁州到现在还是更亲近南京一些,原因也很简单。既有地理上的因素,也有经济上的关联。
相比之下,芜湖更独立一些。
随着商合杭高铁的建成通车,芜湖与合肥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如果大龙湾发展起来,芜湖未来与合肥的联系将更上一层楼。
除了都市圈的势力竞争外,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坊间热议的话题。
排除地域之争,在过去的20年里,合肥以黑马之姿崛起,也给南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从看不上眼,上不了台面,但慢慢的平起平坐,再到今天的双城记,大家联手抱团。
在某种层面上,就是城市发展带来的力量平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每个城市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值得一体的是,这次两个城市的合作,是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始。
这对芜湖来说算不算一件好事呢?
作为安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芜湖已经扛起了安徽汽车产业版图的“半壁江山”,
2024年上半年,芜湖汽车产业链实现营收2545.7亿元,增长44.2%,保持了强劲发展态势。
一个月前,芜湖还主办了2024安徽芜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后市场生态博览会。
这个时候,合肥选择与南京抱团,于芜湖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据悉,这次双城记的对接会上,南京与合肥进行了深入沟通,部分与会企业还表达了合作意愿。
可谓相谈甚欢。
而这些还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宁合双城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更多产业,会有更多的融合。
作为两个都市圈里的重要成员,又是安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芜湖不可能作壁上观。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宿敌”尚且张开怀抱拥抱彼此,作为核心成员,自然也能分一杯羹。至于是多是少,取决于自己的能动程度。
新的环境下,一城发展不大可能只能靠吃独食发展壮大,大融合的区域发展将在未来几年呈现新的发展格局。
我是鱼眼,今天聊城市,下期再见!
历史原创文章推荐